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 第161章 孔颖达:你们武将都是乱臣贼子

第161章 孔颖达:你们武将都是乱臣贼子(2 / 2)

[笔趣ba] biquba.vip 天才一秒记住!

说到这里,孔颖达猛地抬起头,目光锐利,扫过程咬金、李靖等武将:

“今若设军校,集天下有志青年才俊于一堂,使其长期共处,同窗学习!”

“日后门生故吏势必遍布军中,盘根错节!”

“试问!”

“数十年后!”

“若有心怀叵测之骁将,萌生不臣之志,凭其在军校中积累的声望与人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岂非是再造侯景、杨玄感之乱于未萌?”

“此策看似强军,实则动摇国本,后患无穷!”

“老臣泣血恳请陛下,万万不可立此军校!”

这番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孔祭酒此言过了!”

“慎言!慎言啊!”

文臣队列中,顿时响起一片惊呼和劝阻声。

而另一边的武将们,脸色瞬间都黑了下来。

尤其是程咬金,气得拳头紧握,若非在朝堂之上,恐怕早就破口大骂了。

谁都知道,大唐开国以来,对武将的防范之心一直存在,府兵制和频繁的将领调换,就是明证!

孔颖达此言,简直是赤裸裸地指着鼻子说:

你们武将是潜在的乱臣贼子,建了军校,培育出来的都是侯景、杨玄感这样的反贼!

着实可恶!

果然!

龙椅之上,李世民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

孔颖达这番话,确实精准地戳中了他内心深处最大、最敏感的顾虑:

军权旁落,武将坐大!

要知道,昔日侯景之乱,导致南朝梁国灭亡。

杨玄感之乱重创大隋,致使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加速前隋灭亡。

这两个例子,都是血淋淋的前车之鉴,而且距离贞观四年……近在咫尺!

一时间。

两仪殿内的气氛,变得无比凝重和紧张。

文武百官们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

李世民沉默不言,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发出“笃、笃”的响声,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半晌。

李世民抬眼,目光落在殿内的李恪身上,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

“恪儿,对于孔爱卿方才所言,你可……有什么要说的?”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都纷纷竖起耳朵,目光齐刷刷聚焦于李恪身上。

都想看看秦王殿下,将如何应对孔颖达这番引经据典,直指核心的诘难。

李恪并未立刻反驳,而是看了孔颖达一眼,然后才向李世民微微拱手: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孔祭酒学贯古今,所言必是深思熟虑。”

“观其意犹未尽,想必还有高论未曾阐明。”

“不若请孔大人,将心中顾虑一并道出!”

“儿臣听完教诲,再一一应对,方显公允!”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看向孔颖达:

“孔爱卿,你若有未尽之言,今日便畅所欲言,朕与诸位爱卿洗耳恭听。”

孔颖达腰板挺得更直,声音也愈发洪亮:

“老臣确有几句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其三!”

“陛下开科举之先河,使天下英雄尽入彀中,此乃万世不易之良法!”

“为的是给江山社稷,选拔知书达理,通晓圣贤之道的治世良才!”

“此乃文治根基!”

说到这里,孔颖达话锋陡然一转,指向军校:

“然!”

“今若另辟蹊径,开设军校,给予武人一条不经过诗书礼乐熏陶,便可直达天听的同等进身之阶,此例一开,后果不堪设想!”

“必使民间血气方刚之健儿,耻于研磨文墨,竞相追逐弓马之技。”

“长此以往,天下谁还愿十年寒窗苦读?”

“若朝堂之上,尽是只知舞枪弄棒的纠纠武夫,张口厮杀,闭口战阵!”

“何以推行仁政?”

“何以教化万民?”

“此举非但与国争夺人才,更是祸乱社会风俗之举!望陛下明鉴!”

这番话,更是将矛盾提升到了“文武之争”和“社会价值导向”层面。

可谓诛心之论!

𝘽i 𝑸u 𝘽𝒶.v i 𝑃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人来寻山山见人 重生后我靠沙雕操作卷死仇人 攀她 真千金马甲被爆,全京圈都跪了! 逆命司南 古树寻魂之妖珠再世 重生六零,放弃冰冷豪门,我回乡逆袭 向人间借个火 星铁:不对!翁星怎么有俩救世主 只有烟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