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放言》(2 / 2)

[笔趣ba] biquba.vip 天才一秒记住!

“献丑了!”

李恪轻咳一声,微微仰起头,吟诵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听到第一句,李世民、魏征、长孙无忌三人不由愣了一下,略显诧异。

这句的意思是:我送您一个解决疑虑的方法,不需要用龟甲占卜或者蓍草算卦。

开篇两句,便带着一种超然的自信。

不用占卜?

不用算卦?

那用什么?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这一句的意思是:

试验玉石的真伪要连烧三天,辨别枕木和樟木则需要等待七年生长期。

两句以“试玉”、“辨材”为喻,形象地说明了鉴别真伪、考察事物,需要时间和过程的道理。

既显文采,又暗合当下情景,实在是妙!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这两个典故一出,李世民、魏征、长孙无忌等人脸色都是微微一变。

周公忠心耿耿,却遭流言暗语中伤,王莽包藏祸心,却以谦恭掩饰。

这是在借古喻今,直指人心叵测、忠奸难辨。

更是将他李恪可能面临的“流言”,与千古贤相周公相比。

反击的力度,骤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周围一片寂静。

李世民几人面面相觑,暗暗震惊。

这哪里在说土豆?

分明是在借诗言志!借诗抒发胸臆!

是在用最铿锵有力的方式,回应质疑。

土豆的高产与否,就像玉材、枕木和樟木的真伪,需要时间来检验。

而他李恪的忠奸贤愚,更非一时流言或表面谦恭所能断定,同样需要时间来证明。

若因暂时的未知或流言便轻易下定论,那与冤枉周公、错信王莽何异?

巧妙!

犀利!

大气磅礴!

直接将关于作物产量的质疑,提升到关于人格、忠诚和历史评价的高度。

不仅完美化解了长孙无忌的刁难,更是反将一军,暗讽长孙无忌就是散布流言的小人。

自己则需要时间和事实来证明清白和价值!

“好一个‘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好一个‘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魏征击节赞叹,这位以刚正敢言著称的诤臣,看向李恪的眼中充满激赏。

这首诗,求真务实,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简直说到了魏征的心坎里。

程咬金和尉迟恭,虽然对诗文半懂不懂。

但看长孙无忌吃瘪的样子,心里莫名暗爽,也跟着附和:“殿下好诗!”

长孙无忌的笑容僵在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他本想给李恪挖个坑,没想到对方不仅没掉进去,反而反手一诗。

把他怼得哑口无言不说,甚至还隐隐扣上了“散布流言”的帽子。

这诗一旦传开……

他长孙无忌岂不是成了暗中散布流言,恶意中伤蜀王的卑劣小人?

而且。

这首诗传播的越广,他长孙无忌的名声越臭。

若是这首诗流传千古,他岂不是跟着遗臭万年?

“你……你……”

长孙无忌气得胡须都在微微颤抖,却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反驳。

这诗……太毒了!

𝐵i  qu  𝐵𝔸.v  i  𝙋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三国:双神话天赋,封骠骑将军 逼我老婆改嫁?我反手一个大逼兜! 快穿:恣意人生 婚后弃我去西北,我死了你疯啥? 羽雀 八零换嫁后,绝嗣糙汉夜夜哄 蠢蛇心声 重生后,偏执前夫再次沦陷 从烧火丫头到钦差夫人 最终憎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