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ba] biquba.vip 天才一秒记住!
第四十四回(第1/2页)
(四十四)职工食堂听史欢,寂寞书桌对猫吟
阴沉沉的天气突然放晴了,阳光照射在身上暖洋洋的。“百世沃野育风骨,千年清溪流芳远。长说短论税务事,叙罢前人看今人。”秋实眉头舒展,嘴角浮起笑意,意味深长地诵读自己写的一首即兴诗。
郑秋实局长根据采纳征求到的群众建议和意见,按照姜局长的具体要求,率先在全市县级国税局办成了一个干部职工食堂。
秋实摒弃“一看房,二看墙,三看材料”的模式化所谓的各项基层建设,他坚持认为那些洋洋洒洒、花拳绣腿的工程,不仅劳民伤财,还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干部职工做点看得见的实事是有积极意义的,也是必须的。
“局里的职工食堂今天中午就要试营业、开张了”。那天上午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在全局传开了。
食堂开张的那天上午,准备登餐来吃饭的人很多。机关的全体人员像是去参加隆重的盛宴,脸上洋溢着喜气洋洋的气息。虽说没有举行开张仪式,但从每个干部的脸上看得出期待的表情。
临近开饭点,用餐的同仁陆陆续续前往食堂。局里多数同志的家属在外地或者在清溪本地单位公司上班、打工,子女也都在外地或者本地读书,学校一般都有准备午餐,所以大多数人都基本不回家去浪费时间煮一个中饭,加上近年新招录的公务员,他们都愿意在单位食堂对付一下午餐,过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快乐生活。
食堂在办公楼后面,相隔不足50米。饭厅内的陈设简朴而大方,实用又得体。银白色的条桌排成三行,可以容纳50多人共同用膳。消毒柜、盆架摆放井然有序。墙上的饮食健康宣传画图文并茂,引人注目,如“快乐过好每一天,健康分享每一餐”“粒粒辛苦,文明用餐”,时时提醒大家要节俭,不要浪费。
今天中午的菜谱是“两荤一素一汤”,有红烧鱼块、辣椒炒肉和大白菜加西红柿蛋汤,可以迎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那天姜局长刚好在清溪调研工作。陪同调研的任卫民副县长要姜局长在一些企业的划转税收上、稽查处罚上、多多关照清溪县的企业,遭到姜局长的婉言拒绝。“你当县长的要国税局完成地方政府下达的税收任务,却又替纳税户求情减免不处罚,那这个税怎么能收上来?你要我违反政策啊?即使我同意了,省局也会追究我的责任。你任县长忍心叫我被组织处分、被追责被免职么?”任副县长心里不爽,以怪异和反驳的语气辩解,“我们当县长的不能占着茅坑不拉屎啊,总是应该想着企业的发展,为他们排忧解难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并礼节性地问姜局长是否等会儿一同去政府招待所用餐。秋实赶紧打圆场,“我们国税局食堂今天正式启用,你和姜局长一块去局里体念一下基层伙食吧。”
“不了,我还要下到一个乡镇去了解它今年到底能完成多少税收任务。”任副县长推脱并神情不悦地离开了县局。
其实秋实知道他午餐有几个饭局要赶,这是刚才调研途中听任副县长接听几个电话所作出的判断。
“你们那个任副县长的书法是学哪一种门派的字体?”姜局长询问秋实一个工作调研题外的问题。
秋实如实作答,“据他自己说是采纳百家之长,自封任体。”
姜局长长叹一声,“难怪呀,任性、任意。字如其人啊。”又告诫秋实,“练书法,应该是字临一帖,书观百家。你若是学书法,我倒是建议你多临王羲之的帖。”
秋实点头,揣摩姜局长是借书法之名,隐喻任副县长天马行空、自视其高,办事任性,缺乏规范约束、随意性较大的工作生活作风吧。姜局长还对秋实说,最近去了一趟四川,有幸到青川县看到了青川木椟,也就是古人在木片上写字的木片。这是1980年出土的文物,记录了公元前309年秦武王在灭了蜀国后命左丞相甘茂修订并颁布《田律》等税收事件。书写平正工稳,一百余字墨书的秦隶体,流畅清丽,证实了早在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已开始由小篆向隶书的转变,改写了原先的书法定论。建议秋实有机会也去看看。秋实愉快地说,领导都发话了,下月我就启程。姜局长嘱咐,但要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才能去哈。
午餐时刻,秋实陪同姜局长从窗口刷卡消费,端起饭菜,走近靠窗的一个空位坐下来。
姜德仁指着食堂墙上一副图画,娓娓而谈:《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实际上该原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汴京),也就是如今的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它是北宋时期京华烟梦的见证、民俗民风的画卷、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具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
我们只是随意请装修师傅来装饰的一幅图。局长却对它有这么深刻的见解。秋实虚心地请教,什么叫盛世危图?何以见得?
我也是在扬州税院听老师给我们阐述的。姜德仁解读道,你看啊,比如描绘了税务场景。城门右侧,第一家就是税关,进城的货物必须在此验货缴税方可入城进行交易。宋朝的非农业税比重达到了八成,可见当时工商业的发达,商税比例是百分之二、三及十不等。税务官指着麻包说出了一个想要的税收数字,引起货主们的不满,一车夫急得张大了嘴嚷嚷了起来,吵声之高,惊动了城楼上的更夫向下张望。北宋的冗税制度激发了官民之间的对立情绪,这一场景象征着当时紧张的官民关系啊。
秋实仔细听后,赞颂局长洞察力相当敏锐,局长就是有局长的素质与水平。
姜局长今天觉得两腿关节的筋骨内时常地隐隐作疼。几年以来去看过医师,已成顽疾,若稍站久坐久了点时间,两腿就发麻而酸软,这大概是长年累月从事办公室工作脑力劳动者的一个通病。
姜局长还有一个难言之隐,就是十多年的痔疮,这也是他不愿请客或参与被请客的行列的原由。按照他的话说,“宁上战场一线,不上肛肠医院。”据说,姜局长的痔疮还动过几次手术。但每次稍微缓解病情后,在一些公务接待中不得不陪客人身不由己而奋不顾身地喝酒,主要是要考虑接待各方面的领导和嘉宾才如此不顾身体。而对于下属的敬酒,他也是坚持你喝多少他就喝多少,平等对人,但也从不强人所难。按照他的话说,酒品即人品,不能下级喝酒一杯,你官大一级就舔一舔象征性地表示一下,这对于他人是一种轻视,是一种不尊重群众的官僚主义表现。
如今每当他不得不去陪客时候,他总是推脱,“对不起,等下还要参加一个重要会议。”或者,下属用他交代的局长近期胃出血来作借口委婉地尽力推辞。因此,大家对于他朴实低调的印象极好,赞誉他是一个上和下关系都能把握拿捏得极其到位的杰出领导。中央“八项规定”实行以后,公务接待酗酒之风得到极大的遏制。姜局长有一种如释负重、回归自然之良好感觉。
姜德仁问秋实道,我注意到你办公室书柜里摆放了很多书籍,平常都会去阅读吗?
秋实显得不好意思开口回答,装饰门面而已,绝大多数连翻都没有翻一下。
姜德仁呵呵一乐,这可不行啊!我昨天看到一篇资料才知晓阅读书籍最多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阅读64本,韩国人11本,法国与日本人8本,中国人还不到1本。中国成年人主要是通过手机的碎片化阅读,成年人看手机时间达到74分钟,而阅读纸质书的时间仅为20分钟。看来我们都要加油。又接着讲,学习与实践犹如任督两脉,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两脉通,则百脉皆通,良性循环才能发展。
秋实由衷赞叹,局长学识渊博、博闻强识。姜德仁打断秋实的奉承话,做领导的处事一定要公道,这是对党最大的忠诚;做人要正派,才能在群众中树立最硬最佳的形象。我们作大小领导的干部不得不常以此来审视警示自己,矫正前进的方向喔!
姜德仁谆谆善诱,紧接着又讲了一个典故。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生性落拓,作为骑曹参军即分管军中的马匹的军官,却对于马匹数量等情况都全然不知,平时崇尚所谓的名士习气,不闻不问,游手好闲。军中士兵嘲讽他“骑曹不记马”。现在市县局有些中层领导干部确实像个“稻草人”“守摊汉”,不思进取,不敢担当,甘愿作一个庸官、懒管、木官,这对事业将会造成莫大的损害。唉,如果一个人心里只是装着自己的“五斗米”,一心只想着个人的“小九九”、患得患失,在事业上势必成不了大气候。
𝐵𝙸 𝚀u 𝐵a.v 𝙸 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