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精神的依靠(第1/2页)
日子进了腊月,年关将近,天却阴沉得厉害。连着好几天,不见日头,铅灰色的云层压得低低的,寒风卷着细碎的雪沫子,没完没了地刮。姜家坳的山峦光秃秃的,田野里空荡荡的,村里少见人走动,只有几声狗叫和风穿过破旧门窗的呜咽声。白昼短得可怜,午后刚过,天色就迅速暗沉下来,漫漫长夜仿佛没有尽头。
徐瀚飞蜷在那间四处透风的小屋里,桌上的煤油灯豆大的火苗被风吹得忽明忽暗,在墙上投下摇曳不定、放大了的影子。柴火得省着烧,屋里比外面暖和不了多少,呵气成霜。这种天气,出不了门,也无事可做,只有无边无际的寂静和寒冷包裹着他。白天砍柴、挑水带来的那点热乎气,很快就散尽了,剩下的是刺骨的冰凉和一种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疲惫。
年节的气氛越浓,他心里的那份孤寂和凄凉就越发尖锐。往年这个时候……他甩甩头,不愿再想。可那些记忆的碎片,总在不经意间冒出来——热闹的庭院,温暖的灯火,亲人团聚的欢声笑语——与眼前这清冷孤寂的景象形成残忍的对比。冬天的姜家坳,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而他,是被遗忘在岛上的囚徒。前路茫茫,看不到一丝光亮,这种绝望感,在年关的映衬下,几乎要将他吞噬。
他拿起笔,想给凌霜写封回信,报告一下近况,可笔尖悬在纸上,半天落不下去。写什么呢?说天冷?说日子难熬?说心里憋闷得快要喘不过气?这些负面情绪,他向来深埋心底,从不轻易示人,尤其不愿让她知道。他怕自己的阴郁会沾染了她那份难得的朝气。
可是,这一次,那种压抑感实在太重了,重得他快要扛不住。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终于还是落笔了,字迹比平时潦草了些,带着一种难得的、几乎是不顾一切的倾诉欲:
“凌霜同志:信收到。年关将近,村里渐有年味,然天气酷寒,风雪连日,屋中清冷,终日寂寥。长夜漫漫,偶感前路迷茫,心绪不免低沉。勿念,随口一提罢了。”
写到最后一句“随口一提罢了”,他自己都觉得苍白无力。这哪里是随口一提,这几乎是他心底最深的呐喊。他将信折好,封口时,手指都有些僵硬。这封信,像扔进深井里的一块石头,他不知道会激起怎样的回响,甚至有些后悔自己的冲动。
省城也下了雪,但校园里依旧热闹。期末考试临近,图书馆里座无虚席,暖气开得足,窗玻璃上蒙着一层厚厚的水汽。凌霜刚结束一门考试,心情不错,正准备给家里和徐瀚飞写信报平安。当她拆开徐瀚飞的来信,读到那寥寥数语时,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
“天气酷寒……终日寂寥……长夜漫漫……前路迷茫……心绪低沉……”
这几个词,像冰锥一样刺进她心里。她太了解他了,他不是个会轻易喊冷叫苦的人。能让他写出这样的话,那境况该有多难熬?她仿佛能看到,在那间破败冰冷的小屋里,他独自一人,对着孤灯,在无边的黑暗和寒冷中,是如何与内心的绝望默默抗争。那种孤独和压抑,光是想想,就让她心疼得揪了起来。
她立刻铺开信纸,也顾不上考完试的疲惫了。这一次,她写得格外用心,字字句句都斟酌着,想要传递过去最多的温暖和力量。
“瀚飞同志:刚考完试,看到你的信,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开门见山,表达了自己的关切,“北地亦风雪交加,然校内人多,尚有暖气,比你处想必好过许多。遥想你独处山间,天寒地冻,甚是挂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08章:精神的依靠(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