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六对白修竹的分析很满意,不用长篇大论,点到即止。
“白卿,若你亲临战阵,需用多少兵力,又需多少日可克下三城。”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白修竹哪能听不懂。
“若只是夺回三城,七万兵力,围三城困而不打,既是攻城,亦是防舟师乱军越过爻县进犯东庆。”
老六和太子对视一眼,这也是父子二人能想到最万全的方法,看似打,实则守,压缩舟师活动空间。
白修竹思索了片刻,继续说道:“至于这耗时…五十日足矣,五十日内,必下三城。”
群臣听罢,下意识看向兵部尚书孙功。
孙功呵呵一乐,一副不以为意的模样。
就在前几日,老六也问过孙功同样的问题,老孙说需要两个月,比老白多一个月,但是,他需要十万兵力。
要知道平乱这种事可不是随心所欲想怎么吹牛B就怎么吹牛B,领了帅令就要说到做到,可以上下浮动个几日,但是不能差太多,你说五十天,结果打了五十年,这不扯淡吗,说到就要做到,做不到,就算朝廷不重惩,名声也没了,军中无人会服他,再也没有统军的机会了。
要说这一点,做的最好的还的是宇文檀,这老家伙最是信守诺言。
前朝那会,老六造反快打到京中的时候,宇文檀在朝中也立下军令状了,十日内,必结战事,一番话说的斩钉截铁。
要么说人家宇文檀从来不吹牛B,一口唾沫一口痰,从不虚言,带兵出京,路上四日,见了康止戈后投降用了一日,之后带着老六的大军回京中,路上也是四日,入城一日,加起来正好十日,不多不少正好十日,结束了战事。
“孙卿十万兵力,六十日。”
老六微微颔首:“白卿所言,七万兵力,五十日,好,便是朕御驾亲征,也需至少五万大军三十日才可攻下三城。”
这话倒不是吹牛B,老六在战场上的确很猛,但是得有一个前提,和齐怀武距离越远打的越猛,距离越近越倒霉,顺风局必须打成逆风局那种倒霉催。
老六肯定是不能亲自去的,孙功要坐镇兵部调兵遣将建立补给线等事,那么最佳人选自然是白修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