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没有啊,哪有,疤叔你不要乱想,我是……”
“放心吧!”
打断我的话,疤叔慈祥的摸了摸|我脑袋说:“以前不回来,除了没脸回来,主要是老二(长海叔)在,现如今他也没了,那我说啥……也得给你奶奶养老送终才行……”
“……”
“咋?哭啦?”
“没……没有,我怎么会哭,我这是倒眼毛了,揉揉……”
……
隔天一早。
送走疤叔后,我和小安哥也开车出发。
原本南瓜和郝润也想去,但我感觉这种事儿露面的人不宜太多,况且我们未必只去一次,如果有机会,后续肯定还要再去,所以我就让他俩继续去学校找人,等安哥我俩先摸摸情况再说。
经姚师爷打听,刨出点子的地方叫娄子店乡。
这个倒是可以说,因为这个乡和青州的五里镇一样,现在已经没有了,零五年喀喇沁旗调整行政区划,将这个乡一部分划归了松山区,一部分划归了牛营子镇。
至于具体的村名,就叫营子村吧。
因为这边好多村都叫什么什么营子,比如三道营子、四道营子、五道营子,上营子、下营子、马营子、邢营子、姜营子。
以至于小安哥边开车边嘀咕:“川子,这头咋这么多营子啊?叫营子很好听么?”
他说的这点儿我当时也很好奇,大致琢磨了一下,我觉得应该是这么回事儿。
赤峰这个地方,现在虽然归属内蒙,但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是属于热河省,也就是承德市,没错,就是我倒斗生涯的第一站,棒槌山所在的那个地方,当年也曾经是单独的一个省。
而承德整体处在华北和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所以打从春秋战国开始,这地方就是燕国抵御游牧民族的要冲,这就是承德的小山村里,会出现狼烟台的原因,那东西可是有些年头儿的,我感觉最晚也不会晚于汉代。
等到了明清时期,承德紧挨着京城,再加上清朝从康熙之后,开始木兰秋狝(到坝上草原设围打猎),承德的战略地位就更加突出,需要长时间屯兵驻军。
所以我猜测,这些各种营子,最开始的来源就是军营。
毕竟屯兵的重点在于一个“屯”字,是需要开荒种田的,这就很容易以军营为中心,形成聚落和村庄。
尽管后来大清亡了,不需要屯兵了,但沿用了几十数百年的兵营名字,却大多会保存下来。
说起来当时就是没看地图,感觉这边离承德好像还挺远的。
但实际上,从赤峰到当初的头道河村,比到通辽近多了,连二百公里都没有。
要是当时像现在这么方便,打开手机就有地图,我估计我百分百得再去一趟承德,把那个点子搞了。
那啥,大家不要瞎想啊,盗墓是犯法的,我们都要遵纪守法。
听我分析了一通,小安哥忍不住连连点头:“行啊川子,你这初中都没毕业,懂的还挺多!”
“靠!必须的啊!”
我一拍大腿就说:“我这就是盗墓思维,他要都叫什么坟、什么丘、什么包儿的,那咱就可以不走了,扛着铲子挨个村儿……”
噌——
话没说完,小安哥猛点了一脚刹车。
“川子!看那!”
我一抬头,是营子村到了。
而在村口位置,足足停着六辆普桑。
蓝白配色,就是叔叔开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