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令璋站在洛阳城的高墙之上,望着远方天际渐亮的晨曦。风从北方吹来,带着些许寒意,也夹杂着昨夜战火留下的硝烟气息。她轻轻闭上双眼,感受着这份久违的安宁。
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是林逸舟缓步而来。他一身征尘未洗,脸上却挂着淡淡的笑意。他走到她身旁,并肩而立,目光投向那片刚刚经历血与火洗礼的土地。
“殿下一夜未眠,该歇息了。”林逸舟语气轻柔,带着几分心疼。
萧令璋睁开眼,侧头看了他一眼,嘴角微微扬起,“你也一样,辛苦了。”
林逸舟摇头,“只要能护住你和这座城,再苦再累都值得。”
两人沉默片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昨日之战虽已落幕,但萧令璋心中清楚,这场胜利不过是暂时的喘息。匈奴虽败,却并未彻底覆灭,他们必然会卷土重来。而大齐内部,那些窥伺权力的人也不会就此罢休。
“逸舟,”她忽然开口,声音低沉,“你觉得,我们真的能守住这片江山吗?”
林逸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望向远方,仿佛在思索什么。良久,他才缓缓说道:“殿下,天下之大,风云变幻无常。但只要我们始终坚守本心,不为权谋所困,不为私利所动,便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萧令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亮。她转过身,正面对着他,郑重地说道:“逸舟,我信你。无论前方有多少风雨,我都愿意与你一同面对。”
林逸舟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一暖,郑重地点头:“殿下放心,我林逸舟此生誓死效忠于你,绝不负你信任。”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气喘吁吁地跑上城墙,单膝跪地禀报:“殿下,边关急报!匈奴残部已退至北境,但他们似乎正在集结新的兵力,意图再度南下!”
萧令璋眉头微蹙,心中已有预料。她沉声道:“传令下去,加强各地守备,同时派人前往边境探查敌情,务必掌握第一手情报。”
“是!”侍卫领命而去。
林逸舟皱眉道:“看来匈奴并不甘心失败,恐怕很快就会有新的动作。”
萧令璋点点头,神色凝重:“我们必须抢在他们之前做好准备。逸舟,我想请你亲自去一趟北疆,整顿军务,稳固防线。”
林逸舟略显迟疑:“可是……殿下身边也需要人守护。”
“我不需要被保护。”萧令璋打断他的话,语气坚定,“我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托付重任、共担风雨的盟友。你明白吗?”
林逸舟深深地看着她,终于点头:“臣明白了。我会尽快启程,确保北疆万无一失。”
萧令璋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辛苦你了。”
***
数日后,林逸舟离开洛阳,奔赴北疆。临行前,萧令璋亲自送他至城门之外。风中飘荡着细雪,天地间一片苍茫。
“一路小心。”萧令璋低声叮嘱。
林逸舟拱手作揖,“请殿下保重,等我归来。”
“我等你。”她目送他骑马远去,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风雪之中。
回到宫中,萧令璋立即召集朝中重臣议事。她深知,若想真正稳固大齐江山,仅靠军事防御远远不够,还需在内政上有所作为。
她在朝堂上提出一系列新政:减免赋税、修缮水利、整顿吏治、推行科举、广纳贤才……每一项措施都经过深思熟虑,旨在从根本上改善民生,增强国力。
然而,这些改革触动了不少旧贵族的利益。朝堂之上,反对之声四起。
“殿下此举太过激进,恐引发民变!”兵部尚书王敬之当庭反驳。
“如今大齐根基尚不稳定,贸然变革只会让局势更加混乱!”礼部侍郎李文远亦出言附和。
萧令璋坐在高位之上,神情平静如水。她缓缓开口:“诸位大人所言,我并非不知。但若一味因循守旧,只顾眼前安稳,终究难逃衰亡之局。唯有改革图强,才能真正长治久安。”
她的语气不疾不徐,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殿下三思!”王敬之仍不死心。
萧令璋目光一冷,“此事我已决意施行,诸位若无异议,便按此执行。若有不服者,可自行请辞。”
满堂寂静,无人再敢多言。
***
与此同时,林逸舟抵达北疆。他迅速整顿军队,选拔精锐,训练士卒,并亲自巡视边防要塞,确保每一处关口都有足够的兵力驻守。
他还派遣密探潜入匈奴境内,打探其动向,并设法策反部分匈奴部落首领,分化敌方力量。
一个月后,匈奴果然再次蠢蠢欲动。但这一次,大齐早有准备。林逸舟果断出击,以迅雷之势击溃匈奴前锋部队,迫使其主力退回草原深处。
战报传回洛阳,萧令璋看后松了一口气。她随即下令嘉奖将士,并将林逸舟的功绩上报朝廷,提议加封其为北疆总督,统领整个北方防线。
然而,这一提议再次引发了朝堂上的激烈争论。
“林逸舟不过一介布衣,岂能担任如此要职?”王敬之愤怒地质问。
“是啊,殿下此举分明是在培植私人势力,动摇皇权根基!”李文远也不甘示弱。
萧令璋冷笑一声,“你们口口声声说维护皇权,可曾为大齐做过一件实事?林逸舟屡建奇功,深受将士爱戴,难道还比不上你们这些尸位素餐之人?”
她话音刚落,殿内一片哗然。
王敬之脸色铁青,却不敢再多说什么。他知道,如今的萧令璋早已不是昔日那个任人摆布的公主。她手中握有实权,背后又有林逸舟这样的心腹支持,谁若执意与她作对,恐怕不会有好下场。
最终,在萧令璋的坚持下,林逸舟正式被任命为北疆总督,全面负责北方防务。
***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一年春。
这一年里,大齐国势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边疆稳定,朝堂清明。萧令璋的改革初见成效,国家逐渐恢复元气。
而在北疆,林逸舟更是屡次挫败匈奴侵扰,威名远播。他不仅巩固了边防,还与当地少数民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使得大齐在北方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某日,一封来自北疆的密信送到了萧令璋手中。信中写道:
>“殿下,匈奴已于昨日撤军,边境暂无战事。我已在北疆建立一座新城,名为‘昭宁’,寓意和平安定。待时机成熟,愿与殿下同往视察。盼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