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范小胖犯花痴(1 / 2)

第二天上午,车子在写字楼门前停下,门童迎上来恭敬的开门。

张辰才刚下车,旁边一辆车的车门也同时打开,就见一个穿着焦糖色大衣、戴着墨镜的身影从车里钻出来,不是范小胖是谁。

“哟,这是专门等我...

夜色如墨,林小野坐在书桌前,台灯的光晕圈住那张手绘地图。他用放大镜反复比对邮戳上的字迹??“额济纳旗,2004年4月18日”,正是“红岭事件”爆发前一个月。这封信来得蹊跷,却带着某种宿命般的必然。他拨通苏娅电话时,窗外正掠过一道闪电,雷声闷在云层里,迟迟不落。

“你看到了?”苏娅的声音低而稳,像一根绷紧的弦。

“是陆沉舟留下的线索。”林小野说,“那个气象站,是他被调离前最后驻守的地方。”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G-7不是代号,是坐标。”她终于开口,“公安部内部档案编号H-07对应的是‘静默工程’第七节点??一个隐藏在西北戈壁的数据中继站,负责接收全国文艺系统异常情绪信号的原始电报。它从不联网,只靠人工定时发送加密短波。如果还有未发出的电报……那就意味着,证据没死干净。”

林小野指尖一颤。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些被抹除的采访录音、被销毁的手稿、被篡改的影像素材,或许从未真正消失。它们以最原始的方式??纸笔与电波??被封存在荒漠深处,等待有人去拾起。

三天后,他独自踏上西行列车。没有通知团队,也没有带任何电子设备。背包里只有两样东西:一张纸质地图、一本巴特尔日记的复印件。他知道这次行动不能再依赖网络,因为“影子名单”曝光后,他们的所有通讯都已被纳入智能监控模型。“静默工程”的算法早已升级,它不再只扫描关键词,而是分析语气波动、情感倾向、甚至标点使用频率,精准识别“潜在反抗者”。哪怕一句“我想去看看”都可能触发预警。

火车穿过河西走廊,窗外黄沙漫天。邻座是个戴毡帽的老牧民,操着浓重蒙语口音问他去哪儿。林小野说是去额济纳看胡杨林。老人笑了笑:“现在没人去那儿了,风太大,能把人吹成哑巴。”

林小野心头一震。他忽然想起陆沉舟录音里的一句话:“我们不是不让你们拍,是要你们学会怎么拍得让人安心。”而真正的真相,从来都不让人安心。

抵达额济纳旗已是深夜。小镇灯火稀疏,空气中飘着骆驼粪燃烧的味道。他在一家藏式旅店住下,店主是个五十多岁的女人,眼神锐利得不像普通人。当他掏出地图询问旧气象站位置时,女人盯着他看了许久,才低声说:“你是陆老师的徒弟?”

林小野一愣:“你怎么知道?”

“二十年前,有个瘸腿的年轻人来找过他。走的时候留下一句话:‘等光来了,就重启电报机。’”女人从床底拖出一只铁盒,里面是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和一张泛黄的工作证??**中国科学院西北大气物理研究所?技术员陆沉舟**。

“他每年春天都派人送补给,直到2012年突然断了。”女人望着窗外,“后来听说他在杭州病倒了。可我一直守着,总觉得会有人来。”

林小野握紧工作证,喉咙发紧。原来陆沉舟从未真正放弃,他在戈壁埋下了一颗定时火种,只等合适的人点燃。

次日清晨,他雇了一辆破旧皮卡,在向导带领下驶入无人区。沙漠腹地风蚀严重,地貌不断变化,若非地图标注清晰,根本找不到踪迹。三个小时后,一座半塌陷的混凝土建筑出现在地平线上??外墙爬满裂纹,门牌早已脱落,唯有屋顶那根倾斜的天线杆仍指向天空,像一根不肯倒下的脊梁。

进入内部,灰尘厚得能写字。仪器大多损毁,但主控室的电报机竟奇迹般保存完好,铜线未断,按键尚能回弹。林小野戴上手套,轻轻掀开防尘布,发现下方压着一本牛皮笔记本。翻开第一页,是陆沉舟熟悉的字迹:

>**“2006.3.17晴转阴**

>今日收到最后一份基层创作者来信。湖南某县剧团导演欲排演《讨薪记》,被宣传部勒令改为《幸福新农村》。演员集体罢演,最终以‘经费不足’告终。

>我将此案例录入‘静默工程’风险库,却被上级批注:‘过度敏感,建议调整认知。’

>我开始怀疑,这个系统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为了预警危机,还是制造沉默。

>决定停止数据上传。所有未发送电报暂存本地,待将来有人读懂。”

林小野一页页翻下去,心越跳越快。这些电报记录了整整七年间的文化压制案例:某省作协主席因小说涉及拆迁自焚被强制退休;某独立音乐人专辑母带遭广电局“技术故障”永久丢失;某高校电影系教授因课堂播放《盲井》被停课三年……每一条都被编码归档,附有原始信件扫描件或口述录音转录文本。

而在最后一页,赫然写着:

>“若你看到这些,请务必前往昆明市五华区建设路107号邮政所,查编号YX-937的匿名信箱。那里有‘静默工程’的核心算法逻辑图??由一名叛逃的技术员临终托付。记住,不要用手机扫描,不要联网传输,亲手取回。”

林小野合上笔记本,手指微微发抖。这不是简单的史料留存,而是一整套指控体系的拼图。只要把这些电报与YX-937中的算法图结合,就能还原出“红名单”系统的完整运作机制??不仅是谁在操控,更是如何操控。

当晚,他在气象站过夜。风穿墙而入,呼啸如诉。他点燃一支蜡烛,将部分电报内容抄录在随身携带的便签纸上,准备带回分析。就在他写到“2008年汶川地震后,三十七部纪实作品遭删减,统一要求增加‘感恩救援’情节”时,门外突然传来脚步声。

他猛地吹灭蜡烛,屏息蹲下。门被推开一条缝,手电光扫进来,随即熄灭。几秒钟后,一个沙哑的声音响起:“你是林小野吗?”

他没动。

“我是王卫国,原国家舆情中心算法组成员。”那人低声说,“我看了你在网上的演讲。我知道你来了这里。陆老师……是我师父。”

林小野缓缓起身,摸出打火机重新点燃油灯。门口站着个瘦削男子,四十岁上下,左耳缺了一角,眼神疲惫却清明。

“你怎么找到我的?”

“我没找你,我是来销毁东西的。”王卫国走进来,从怀里掏出一块金属U盘,“这是我最后一次维护‘静默工程’主机时拷贝的核心参数表。本来想烧了它,可最近睡不着。梦里全是那些被删掉的名字。”

最新小说: 傅总为白月光取消婚礼,我不嫁了 重回1986当寡头 夺我家产?我嫁竹马随军成团宠! 老太重生八零,把极品子女踹翻天 重生七零:长姐为大 他发癫,她贩剑,恋综画风被带偏 噬天剑帝 刷抖音爆奖励,开局一辆法拉利 都市霸主之狂兵 反串之王:我是真不想当天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