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长看着陈阳,直接问道:“陈阳,知道我为什么留你吗?”
“学生不知。”陈阳起身,恭敬回答。
“让你卸任教导总队,心里是否有怨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5章:调任(第2/2页)
今日会议上,你对作战部署一言不发,我想听听你的真实看法。”蒋委员长的语气带着审视。
陈阳心知这是考验,也是机会,他深吸一口气,说道:
“学生不敢有怨言。一切听从委座安排。至于作战部署……”
他结合脑海中对武汉会战历史的了解,清晰地说道:
“日军占领金陵,却发现是一座空城,其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受挫,必然不会甘心。”
以其狂妄和战略需求推断,下一步,极有可能集结重兵,沿长江溯江西进,同时辅以南北两翼迂回,目标直指武汉!
“企图摧毁我抗战中枢,逼迫我国屈服!”
他走到墙上的巨幅地图前,指着几个关键点:
“因此,我军防御重心,必须放在九江、田家镇、富池口等沿江要塞,层层设防,节节抵抗,消耗日军有生力量。”
同时,应在南浔路(南昌至九江)、大别山北麓部署重兵集团,防止日军侧翼包抄。
“利用长江两岸湖泊山川有利地形,构筑立体防线,将武汉会战变成消耗日军的泥潭!”
委员长与陈辰越听越是心惊!
陈阳的分析,不仅预判了日军的进攻方向,连具体的防御策略都条理清晰,极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这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将领的战略视野!
委员长眼中闪过惊喜,抚掌道:
“好!分析得透彻!陈阳啊,以你之才,屈就一个教导总队队长,确实是委屈你了!”
陈阳立正道:“一切为了党国,为了驱除日寇,学生个人职位,何谈委屈!”
“好!好一个为了党国!”
蒋委员长大为满意:“我正欲调你至前线,充分发挥你的能力,你可愿意?”
“学生谨遵委座命令!”陈阳毫不犹豫。
委员长转向陈辰:辞修,刚才陈阳的分析你也听到了。
“他不仅是猛将,更是不可多得的战略人才!说起来,他还是你在黄埔的学员。”
陈辰早已对陈阳刮目相看,热情地握住陈阳的手:
“陈老弟之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陈阳谦逊道:“陈教官过奖了!您在军校的传奇,一直是我等后进学习的榜样。”
委员长见两人相谈甚欢,笑道:“好了,叙旧来日方长。辞修,你看将陈阳安排在你麾下何处合适?”
陈辰略一思索,果断道:“委座,薛伯陵的第一兵团正需加强指挥力量。”
我意,任命陈阳为第64军军长,兼任第一兵团前敌总指挥部作战参谋,协助薛总司令指挥!
薛伯陵也是悍将,二人正好相辅相成!
(陈阳心想:薛月是著名的抗日铁军将领,能在他麾下效力,正好可以摆脱武汉这是非之地,痛痛快快地打鬼子!)
委员长点头:“嗯,如此安排,甚好!陈阳,你意下如何?”
“学生服从安排!”陈阳朗声应道,随即话锋一转,略显迟疑,“不过……”
委员长心情正好,和颜悦色道:“不过什么?这里没有外人,但说无妨。”
陈阳说道:“委座,64军初到麾下,学生需要几个得力的帮手尽快打开局面。我想从教导总队带几个人走。”
“哦?哪几个人?”
第一团团长赵虎,特一营营长周天翼,参谋长邱青泉,还有我的两个警卫员,李铁柱和顺溜!
“这几个人我用惯了,配合默契。”陈阳报出了核心班底的名字。
委员长沉吟片刻,教导总队主力仍在,带走几个军官无伤大雅,正好也算是对陈阳此番“明升暗降”的一点补偿,便爽快答应:
“行!就依你!我会下令,让这几人随你一同赴任!”
“谢委座!”陈阳敬礼,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虽然离开了倾注心血的教导总队,但获得了更广阔的战场,并保住了最核心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