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魏所抬头看向一个灯谜:“身子圆又圆,穿着白衣衫,肚里藏蜜糖,团圆桌上见(打一食物)。”
“是汤圆!”狗蛋立刻举手,声音响亮。
老爷子笑着点头:“小朋友真聪明,猜对了!”
这一幕落在修仙者眼里,瞬间掀起“悟道狂潮”——
洛千雪赶紧推着“灯谜玄机分析仪”凑到灯谜前,屏幕上飞快跳动着数据:“灯谜解码成功!‘身子圆’对应‘团圆之形’,‘白衣衫’对应‘纯洁之质’,‘藏蜜糖’对应‘甜蜜之核’,‘团圆桌’对应‘和睦之境’!此灯谜以凡俗食物为引,暗藏‘团圆、纯洁、甜蜜、和睦’四大大道真谛,比修仙界的‘悟道偈语’更通俗易懂,传播力更强!”
王道长掏出玉简,笔尖飞速划过:“灯谜悟道第一义:以物喻理,深入浅出!凡俗智慧不似修仙者那般晦涩,而是融入日常食物之中,让普通人也能轻易领悟大道,这正是‘凡俗大道的普惠性’,晚辈自愧不如!”
天启捧着聚福锦盒,对着灯谜拱手:“此灯谜乃‘凡俗智慧的结晶’,晚辈恳请前辈允许,将其记录下来,供奉在凌云阁‘智慧殿’,让弟子们日夜参悟‘以小见大’的道理!”
秦长老也拿出符纸,飞快地将灯谜写在上面,嘴里念叨:“形圆则聚,质洁则明,核甜则睦,境和则安——凡俗灯谜四诀,当为修仙者之鉴。”
魏所没理会他们的“悟道”,又带着狗蛋猜了两个灯谜,一个是“小时穿黑衣,大时穿绿袍,水里过日子,岸上来睡觉(打一动物)”,答案是青蛙;另一个是“有面无口,有脚无手,听人讲话,陪人吃酒(打一家具)”,答案是桌子。狗蛋连中三元,老爷子笑着端来一碗汤圆:“小朋友真厉害,这碗汤圆送你,祝你们阖家团圆!”
狗蛋接过汤圆,舀起一个递给魏所:“魏大叔,你先吃。”又舀起一个凑到小白狐嘴边,“小白狐也尝尝。”
小白狐舔了舔汤圆,甜香让它眼睛一亮,小口小口地吃了起来。大黑蹲在旁边,狗蛋也给它留了两个,大黑低头舔舐,尾巴摇得格外欢快。
这一幕又让修仙者们找到了新的悟道点——
黑风寨大当家看着狗蛋分汤圆的样子,拍着大腿道:“前辈!晚辈悟了!汤圆‘圆’为‘团圆’,分食汤圆是‘共享团圆’的大道!晚辈回去后,定要让寨里兄弟不分你我,共享物资,悟‘团圆和睦’的真谛!”
洛千雪推着分析仪对着汤圆扫描,屏幕上跳出数据:“汤圆福气浓度:98%,蕴含‘共享喜乐之意’!分析结果显示,‘分食汤圆’能放大福气浓度,这说明‘团圆之道’在于‘共享’,而非‘独吞’,凡俗智慧竟如此通透!”
王道长看着汤圆的圆形状,若有所思:“圆者,无棱角也,无棱角则无纷争,这正是‘和睦之道’的核心!凡俗以汤圆喻团圆,实在是妙不可言,晚辈回去要在万剑山推广‘吃汤圆悟和睦’的习俗!”
逛到深夜,灯会的人渐渐少了,魏所提着灯笼,狗蛋抱着剩下的汤圆,小白狐缩在他怀里睡得正香,大黑跟在身后,时不时抬头看一眼灯笼的暖光。修仙者们也收获满满——王道长的玉简上记满了灯谜和花灯的悟道心得,天启的聚福锦盒里装着三个猜对的灯谜纸条和半个汤圆,洛千雪的分析仪存满了灯谜解码数据,黑风寨大当家学会了揉面的手法,秦长老的符纸上刻满了花灯形制和灯谜逻辑。
往回走的路上,月光洒在地上,和灯笼的暖光交织在一起,格外温柔。狗蛋靠在魏所身边,小声说:“魏大叔,今天真开心,比过年还热闹。”
“元宵就是年的收尾,也是新一年的开始,热闹才好。”魏所摸了摸他的头,心里暖暖的。
回到苟活宗,魏所把灯笼挂在院门口,灯笼的暖光映亮了整个院子。修仙者们围坐在院子里,还在叽叽喳喳地讨论“元宵悟道心得”,时不时争执“灯谜和汤圆哪个更能体现团圆之道”,却没人敢用灵力,生怕破坏了这团圆的烟火气。
魏所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盘算着:年过完了,这群修仙者怕是也该回各自宗门了。不过想起他们这段时间的“悟道狂潮”,从除夕守岁到元宵灯会,凡俗的每一件小事都被他们解读出大道玄机,倒也给这平凡的日子添了不少欢乐。
只是他不知道,这场“凡俗年俗悟道”早已席卷整个修仙界——万剑山弟子开始扎花灯、猜灯谜,说是“悟凡俗智慧”;凌云阁弟子每日吃汤圆,说是“修和睦之道”;天机城工匠依据灯谜原理研制“智慧法阵”;黑风寨不再打家劫舍,而是学着做汤圆、搞团圆宴;清虚宗弟子更是人手一张“元宵悟道符”,每日参悟凡俗智慧。
月光下,红灯笼静静摇曳,院子里的欢声笑语渐渐消散,只剩下温暖的灯火和团圆的余韵。魏所靠在门框上,看着熟睡的狗蛋和灵宠,心里格外踏实。这样简单、平凡、充满烟火气的“苟活”生活,或许才是真正的大道所在。而那些修仙者们,或许终有一天会明白,所谓大道,从来不在高深的功法和玄妙的法阵里,而在这柴米油盐、悲欢离合的凡俗日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