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电话,杨明瑞眉头紧锁。他立刻来到我的办公室汇报。
“县长,情况就是这样。材料卡在臧登峰副市长那里了。说是要‘把关’,这‘关’不知道要把到什么时候。”杨明瑞语气中带着不满和担忧。
我坐在办公桌后,手里拿着一份关于夏季农田水利建设的简报,听完杨明瑞的汇报,我把简报放下。臧登峰亲自审核一份具体的专项补贴材料,这不符合常规程序。通常局长、秘书长签字后,分管副市长很快就会签批,除非有重大疑问或分歧。我问道:“明瑞,上次我们县里申请园区道路补贴的那次,市里流程走了多久?”
杨明瑞回想了一下,肯定地说:“那次很顺利,从交通局到市政府盖章,也就一天多时间,谢秘书长签字后就安排了。”
我暗道。看来,问题不在材料本身,而在材料之外,在于申报这段路所牵扯到的前任交通局长、现任东洪县委书记丁洪涛。臧登峰这是借题发挥,表达对丁洪涛的不满,或者说,是在用一种隐晦的方式,介入和影响东洪县目前的工作格局。
“看来,是臧市长对这项工作特别重视,看得仔细些。”我不能在下属面前点破这层微妙的关系,只能含糊地说,“既然程序走到市政府了,我们就按程序等。你把这个情况,包括目前的时间节点,正式向丁书记做个汇报。丁书记和臧市长过去在工作上接触多,比较熟悉,或许……或许能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市里的具体考虑,也便于我们下一步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