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两个年轻的干部打开了光明区城区地图,他走到大型规划图前,用手指点着:“新城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主要应集中在东南、正南和正东三个方向。这几个区域的优势很明显:土地资源相对充裕,发展空间大;地势较为平坦,远离平水河洪涝威胁,有利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市政管网的铺设;同时,也契合了之前市委市政府已有的一些重点项目的布局,比如规划中的温泉大厦、东投集团总部大厦以及花园酒店等项目,都集中在这一带。这些重大项目就像一个个引擎,已经初步奠定了新城发展的基本骨架和动力方向……”
随后,设计团队的其他几位专家分别从地理环境、产业布局、交通规划、生态系统等专业角度,详细论证了向东、向南以及东南方向发展的可行性和优势。他们的论证逻辑清晰,数据详实,但听起来方案比较中规中矩,似乎更多是在为市委的既定方向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丁洪涛坐在台下听着,感觉整个汇报虽然系统,但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意,这些专家更像是在用专业术语包装和细化已有的思路。于伟正听着听着,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蹙起,似乎对这套缺乏独创性和深刻洞察的方案并不十分满意。
几位专家汇报完毕后,市建委主任马清文、光明区区委书记常云超先后发言,均表示原则同意专家组的规划思路,认为方案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于伟正转过头,目光直接看向臧登峰,问道:“登峰同志,你的意见呢?”
臧登峰扶了扶眼镜,语气平稳地回应:“于书记,我认为省院专家团队做的这个规划方案,内容还是比较扎实全面的。大的方向我个人也表示赞同,主要是往东南、正南和正东三个方向进行拓展和建设新城,这与市委市政府之前的决策思路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