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凤听完,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直言不讳:“学武部长提的这几位同志,能力都很强。但是,”她话锋一转,“贾彬同志长期在党务部门工作,对大型国企的复杂性和经济运行规律,接触可能不够深。周海英同志呢,虽然搞过企业,但龙投和东投不是一个量级,而且他现在的身份是‘三学办’指导组长,再派去东投当工作组组长,角色上有点重叠,也容易让企业产生‘钦差’的错觉。焦杨同志太年轻,压东投的阵恐怕分量不够。侯刚同志是纪检专才,但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习整改,纪检色彩太重了,可能会让企业产生抵触情绪。”
她目光看向于伟正:“书记,我的意见是,工作组组长的人选,还是要侧重选择一位既懂党务、又懂经济,特别是熟悉大型国企运作规律,在东投集团内部有一定威望或者能被齐永林同志接受的同志。这样更有利于工作开展。”
王瑞凤这番话,几乎把组织部提的四个候选人全盘否定了,而且理由充分,让人难以反驳。会议室里一时陷入沉默。
于伟正转着铅笔的手指停住了。他看向王瑞凤,脸上看不出喜怒,声音平静:“瑞凤同志考虑得很细致。那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王瑞凤摇摇头:“一时还真没想到特别合适的。但我觉得,人选的标准可以再斟酌一下。”
于伟正沉默了几秒,然后缓缓开口:“瑞凤同志的意见有道理。但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指导‘三学’活动整改嘛,核心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党建工作薄弱环节。懂经济固然好,但首要的还是政治强、党务熟、原则性强!贾彬同志啊在组织系统工作多年,抓党建是行家里手,原则性也强。虽然对大型国企的具体经营接触不多,但工作组不是去管经营的,是去抓党建、促整改的!我相信贾彬同志能够把握好这个度。”
他目光扫过张庆合和李学武:“庆合同志,学武同志,你们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