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话锋一转,声音压得更低:“家电专卖部那边,开业这几天生意火爆得很啊,彩电出了几十台,洗衣机和冰箱也走了不少货。怎么样,我没说错吧?这路子走得通。”
田嘉明眼睛一亮,随即又有些顾虑,他犹豫了一下,说道:“周会长,生意好是好事。不过……你看,我光跟着沾光分钱,也没出什么力,这……不太合适吧?要不,我这边也投点钱进去?这样心里也踏实点。”
周海英哈哈一笑,拍了拍田嘉明的肩膀,语气带着一种“你太见外”的亲昵:“嘉明书记啊,你这话就见外了!咱们兄弟之间,谈什么钱不钱的?你帮我们专卖部协调场地、维持秩序,这就是最大的支持!”
两人又谈到了二期项目,周海英淡然的道:“二期项目的事,你放心,龙投建筑公司肯定能拿下,到时候公安局的集资房,包在我们身上!你就等着住新房吧!”
另一边,焦杨拿着那个沉甸甸的大哥大,一直在前后左右地协调联络,电话一个接一个。直到采访告一段落,记者们开始收拾设备准备转场,她才得空放下电话,揉了揉发酸的肩膀,不自觉地朝我这边靠拢过来。
“县长,”焦杨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笑容依旧明媚,“您把我派到市‘三学办’搞协调,这活儿可真不是人干的,太忙了!最近连家都没顾上回。”
我和她并肩站在初春的阳光下,看着省报记者围着万金勇还在做补充采访,省台记者在检查拍摄素材,场面有序而忙碌。
“工作嘛,临时有点变化很正常。”我语气平和,“我看时间也不早了,要不就跟记者团沟通一下,中午就在县里用餐?也省得来回奔波。”
焦杨看着我,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片刻,带着一丝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县长,您今天这身打扮才该上镜头呢,沉稳干练,特有领导范儿。”她说着,又自然地靠近了半步,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亲昵,“在市委‘三学办’天天加班,于书记要求太高了,理论水平深,对稿子抠得特别细,还经常批示报纸让我们学习,压力太大了。”
我微微侧头,瞥了她一眼,周围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没人注意这边。我低声提醒道:“焦杨同志,在市委机关工作,说话要注意场合和分寸。抱怨领导的话,可不能随便说。”
焦杨撇了撇嘴,带着点撒娇的意味:“这不就跟您才说说嘛,跟别人我才懒得提呢。县长,您什么时候把我调回来啊?还是跟着您干省心。”
这时,公安局的采访总算圆满结束。省报的胡主任收拾好笔记本,主动朝我走过来,伸出手:“李县长,这次采访收获很大,特别是你们关于粮食‘双轨制’改革的思考和探索与让民营企业家上讲台的事情啊,很有新闻价值。希望以后咱们能多联系,多交流。”
“一定一定!欢迎胡主任常来东洪指导工作!”我热情地和他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