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九,东洪县大街小巷上的红色春联预示着年味儿还没有完全消退,但不同于往年正月里走亲访友的悠闲,今年县城的气氛里掺进了一股子躁动。
县汽车站门口开往东原市区的客车,像塞满了棉花的麻袋,车门艰难地开合,每一次都挤出几个背着硕大编织袋、眼神里混杂着期待与忐忑的青壮年。车顶的行李架上,铺盖卷、蛇皮袋,甚至捆扎好的锅碗瓢盆,在颠簸中发出沉闷的碰撞声。不时也传来售票员的吆喝声音:“东原、东原,去东原的走了。车上还有位置。”而车上的人挤的都要变了形。
乘客大多沉默,相熟的人偶尔交谈几句,话题离不开“深圳”、“东莞”、“工厂”、“工钱”。这股南下的“打工潮”,像初春解冻的溶雪,无声却有力地流淌进了东洪每一个角落。
“县长,宣传部的刘部长来了。”秘书杨伯君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
我放下正在批阅的关于春耕备耕的文件,揉了揉眉心:“请进。”
刘志坤步履沉稳地走进来,脸上带着惯有的严谨:“县长啊,这是‘三学’活动培训班的开班方案和您的讲话稿初稿,请您审阅。”
我接过文件,没有立刻看那叠打印工整的讲话稿,而是直接翻到了课程安排部分。方案做得很细致:正月十一是开班日:上午开班仪式后,下午省委党校教授张宏远专题解读南巡讲话精神;而晚上的时候,市政府特别顾问、原市长齐永林主讲“改革开放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市场突围”。
正月十二:省经贸委综合处处长石浩深度剖析特区经济模式与苏南经验。正月十三则是市委党校副教授李敏讲授“解放思想与县城经济发展实践”;下午,县内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代表毕瑞豪分享交流。
正月十四:结业仪式,总结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