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铁血少帅:华夏山河寸土不让 > 第113章 三辞三让,以退为进

第113章 三辞三让,以退为进(1 / 2)

第113章三辞三让,以退为进(第1/2页)

民国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奉天帅府东院议事厅。

炽热的阳光透过高窗,在光滑如镜的红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檀香、雪茄以及一种近乎凝固的紧张气息。

山呼海啸般的“劝进”声浪余音未绝,仍在雕梁画栋间嗡嗡回荡,冲击着每个人的耳膜和心弦。

所有人的目光,如同被无形的磁石吸引,死死钉在主位那个年轻的身影上。

汤玉麟因激动而涨红的脸尚未褪色,张作相抚须沉吟的目光中带着期许,杨宇霆镜片后的眼神锐利如鹰隼,袁金凯、刘尚清等人更是屏息凝神,等待着那必将载入史册的最终回应。

然而,端坐于主位的张汉钦,脸上却不见丝毫狂喜或志得意满。

他眉头微蹙,目光低垂。那姿态,与其说是犹豫不决,不如说是一种深沉的、近乎痛苦的权衡。

————————————

‘憋不住了……真的有点憋不住了。’

张汉钦在心中暗自苦笑。

看着眼前这群平日里或老成持重、或桀骜不驯的叔伯僚属...

此刻一个个如同打了鸡血般,卖力地演绎着“黄袍加身”的戏码。

与前几天冷静分析局势时判若两人,这强烈的反差让他有种荒诞的喜剧感。

他想起让王树翰写那篇讥讽文章的初衷,纯粹是出于对常南京那种对外软弱无能、对内却色厉内荏的投降主义行径的极度愤慨。

没想到,王树瀚这笔杆子比一个甲种师还厉害!

尤其是那个“老王、男主人、长女”的比喻,通俗得像田间地头的俚语,却锋利如手术刀,一下子插进了常南京最虚伪的肺管子,让其瞬间沦为举国笑柄。

————————————

更让他目瞪口呆的是常南京接下来的反应。

那家伙心理素质之差,简直超乎想象。

原本最好的应对是冷处理,谁知他竟选择了最愚蠢、最疯狂的方式——

对外继续绥靖,对内则变本加厉地施行白色恐怖!

殴打、囚禁林森、于右任、邵力子这些德高望重的党国元老?

这简直是自绝于天下,自掘坟墓!

这一系列昏招,如同在已经倾斜的天平上又狠狠踹了一脚,让人心、资本、舆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东北倾泻。

这无形中,将本就因花园口大捷而声望如日中天的他,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

往前一步,自然是九十四加一的尊位,执掌乾坤;

但往后?哪里还有退路!

常南京及其背后的势力,还有那些潜在的觊觎者,早已容不下一个功高震主、深得民心的张汉钦了。

眼下,要么戴上那顶看似荣耀实则千斤重的“皇冠”,承载其不可承受之重,要么,就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

可是,这顶“帽子”,是能轻易戴上的吗?

张汉钦的脑海中飞速掠过历史的烟云。

遗臭万年的袁大头,尚且扭扭捏捏地玩了出“三辞三让”,拖了五天;

曹丕代汉,假惺惺推辞了十天才“勉从众议”;

就连被骂了千年的司马炎,也足足演了十多天的戏。

更不用说光武帝刘秀的二十多天,老祖宗汉高祖刘邦的一个多月了。

为何?无非是“名正言顺”四字!

仓促上位,吃相难看,必遭反噬,合法性先天不足。

————————————

更何况,眼下真的不是最佳时机啊!

旅大还在日寇手里,犹如骨鲠鲠在喉;

南方白色恐怖蔓延,元老深陷囹圄圄;

内部虽士气高涨,但根基尚需夯实。

最稳妥、最智慧的做法,无疑是仿效古之明君,行“三辞三让”之策。

一边谦逊推辞,展现淡泊名利、顾全大局的胸襟;

一边以雷霆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光复旅大、解救元老、发展经济。

如此,既能赢得最高权力,又能最大限度地收获人心和合法性,为真正的新时代拉开一个光明正大的序幕。

————————————

想到这里,他与站在角落、同样嘴角微微抽搐、强忍笑意的杨宇霆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杨邻葛早已为他谋划好了对策,那十二个字如金石般掷地有声: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速定鼎!”

眼下,正是实行“三辞三让”第一阶段的关键时刻,以退为进,方能最终定下乾坤!

主意已定,张汉钦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

他脸上的凝重之色未消,反而更添几分忧国忧民的沉痛。

他抬起手,轻轻向下压了压,那山呼海啸般的劝进声渐渐平息下来,议事厅内重归寂静,静得能听到窗外聒噪的蝉鸣。

“诸位叔伯,诸位同僚!”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诸位拳拳之心,殷殷之望,汉钦……感同身受,五内俱沸!”

最新小说: 钓走你的鱼,再掀了你鱼塘 直播读毛茸茸心声,我暴富爆火了 外人说大哥糙,可他夜里喊我娇娇 酸梨 绝对权力:从天崩开局走上官途巅峰 直播算命,道长你嘴是管制刀具吧 府中人有背景?抱歉,我背后是公主 腰窝吻 天下藏妖 废丹房杂役,从废丹提纯开始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