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胖子,喝了一大口酒后说,神秘兮兮地说:“我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华夏人当初造不出火枪、火炮,后来请了我们新罗技师过去,才成功造出来。”
那个大胡子搞得很吃惊:“华夏人太过分了,学走我们那么多东西,连汉字都是学我们的,到头来却让我们当二等民族,真是岂有此理。”
那个胖子趁机大声说道:“华夏人只会剽窃我们新罗人的东西,还反过来压迫我们,真是混蛋!”
贺永强本来以为他们喝多了,不想跟他们计较,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抄起一个面碗就砸过去,直接砸到那个胖子脸上,把那个胖子砸的嗷嗷叫。
王昊也听出点意思了,当即站起来把那三个新罗人的桌子给掀了,用汉语喊道:“你们几个新罗棒子,瞎嚷嚷个屁,老子弄死你!”
那个胖子刚被砸时,气的哇哇大叫,上来就想报复,被贺永强带来的三个随从摁住。其他两个人还想帮忙,突然被王昊闹这一出,有点懵逼了。
能够用汉语这样有威势的骂人,肯定是华夏人,在犍罗郡非富即贵,自己惹不起,几个人开始迟疑起来。
这时贺永强的一个随从用新罗话喊道:“你们几个王八蛋,喝多了狗尿,说的是什么屁话,这是我们的太守大人!”
原来,这几个随从都是工商局的新罗公职人员,听到这几个新罗混蛋当着太守的面贬损华夏人,吓坏了,赶紧进行切割,一边骂,一边打那几个新罗人。
这三个新罗人听说打他们的竟然是太守大人,这时候立即酒醒了一半,感觉自己乱说话闯了大祸,赶紧跪地求饶,磕头如捣蒜。
贺永强原来就听闻,新罗人喜欢背后说华夏人抄袭他们,没想到今天被自己撞到了,还说的这么肆无忌惮,甚至辱骂华夏人,火气立即就窜了上来,对着那几个人又踹了几脚。
那几个新罗人吓坏了,连续被打被骂,一点也不敢还手,只能不停的磕头求饶。贺永强也打累了,看着他们三个人都被揍的鼻青脸肿,火气也逐渐消了,扔下饭钱后,带人扬长而去。
店老板和其他新罗顾客也吓坏了,其他顾客吓得遛出店外,店老板看到店里被搞得一片狼藉,气的对那三个新罗人又大骂一通。
经过新罗狗肉馆打骂事件,犍罗郡其他新罗人都学老实了,再也不敢满嘴跑火车,他们的大舌头病算是治愈了一段时间。
韦处厚也借此机会,整肃境内的新罗人,但凡发现谁再敢背后诽谤、污蔑华夏人,全部予以治罪,轻则判刑,重则流放,把那些喜欢瞎咋呼的新罗人,搞得噤若寒蝉。
朱达路建立以后,郑亚从国内来到锡兰郡出任太守。
郑亚到了锡兰郡以后,对这里环境很满意,全郡就在锡兰岛上,属于热带气候,岛上资源丰富,岛民也比较勤劳善良,自己也是有抱负的人,就想在这里大展一番拳脚。
郑亚将执政的重点放在发展经济上,他发现锡兰中部一带非常适合种植茶叶,就从引进一些红茶品种来种,没想到大获成功,后来发展成为赫赫有名的锡兰红茶。
锡兰生长着一种特有的植物,名为锡兰肉桂,其树皮具有浓郁的香味,是制作香料、精油的绝佳材料,肉桂还可以作为调味品、中药,经济价值很高,郑亚也让岛民大规模种植。
锡兰又是一个生产宝石的地方,锡兰红宝石久负盛名,深受国内外珠宝商的青睐,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
郑亚借着三板斧,迅速打开局面,逐步把锡兰郡的经济发展起来,加上锡兰还盛产稻米、海鲜丰富、水果众多,锡兰郡的经济在朱达路总体处于靠前的位置。
郑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了协调族群关系上,重点放在新迁过来的牂牁族和本地的锡兰夷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郑亚看不惯朱达路大陆很多地方牂牁族的做法,认为他们本身没什么文化和技能,就是靠着族群的一些特权,在经济上剥削当地的夷人,根本无法持续。
郑亚对岛上的牂牁族管制比较严,不允许他们搞大陆牂牁族那一套,严禁牂牁族超出郡城30里、领城15里之外购买夷人的土地,更禁止牂牁人搞空壳商家供夷人挂靠,严厉打击牂牁族欺压、剥削夷人的现象。
郑亚认为,华夏族带襄族来夷人地区,首先还是要立足于发展,只有把经济发展起来,才能谈利益分配,靠压迫、剥削根本无法长久,最后一定会生乱子。
郑亚也知道着牂牁族文化水平低、经商能力差,一方面迅速开办学校,加强对牂牁人的教化,另一方面鼓励来锡兰郡发展的汉人带着牂牁族经商,甚至让夷人带着牂牁族经商。
万事开头难,只要肯做就走出了第一步,牂牁族本身就享有很大的税收优势,只要肯学、肯干,有些人还是发展了起来。他们带着夷人贩运茶叶、宝石、肉桂和其他农产品,逐渐就上了道,攫取了第一桶金,后面经商能力不断提高。
锡兰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岛上的夷人信仰的是佛教,跟牂牁人信仰的巫教并不冲突,避免了宗教矛盾。
锡兰岛上的夷人因为信仰佛教的缘故,性格比较温顺,牂牁族又被郑亚严格管制,两族的关系还算融洽。
郑亚觉得整个朱达路的官场充满一种慵懒之气,经济上不作为,思想上麻痹大意,大陆上有的牂牁族公职人员,居然私下对夷人加税,并将多收的税瓜分,还有的牂牁人对夷人收取保护费,甚至明目张胆的欺压夷人。
郑亚和王之孝等人不对付,不愿多言,只能独善其身,努力把锡兰郡发展好、建设好,确保以后朱达路有了动乱不会波及到锡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