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我把真相做成了一场戏(第1/2页)
沈观站在大理寺正堂中央,四周鸦雀无声。
百官列席,文武分立两侧,连平日最喧嚣的议论声此刻也如被掐住了喉咙。
阳光从高阔的窗棂斜射而入,落在那口黑箱之上,仿佛为即将揭开的真相镀上一层血色金边。
赵元礼端坐高位,嘴角仍挂着讥诮的弧度:“沈评事,你一介九品小吏,竟敢以‘疑案听证’扰动朝纲?莫非真要请鬼魂作证不成?”
沈观不答,只抬手一挥。
两名衙役上前,合力掀开箱盖。
机括轻响,木屑微颤。
三十六具精巧木偶自箱中缓缓升起,身量高低不同,衣饰各异,皆按当年死者生前身份还原:有披麻戴孝的妇人,有束发儒生,有破衫囚徒,甚至还有半大的孩子。
每一具身上都刻着刀痕、绳印、烧灼之迹,连面部神情都被雕得栩栩如生——或怒目圆睁,或泪流满面,或嘴唇紧抿,似有千言万语哽在喉间。
“此乃‘机关傀儡·亡者行刑图’。”沈观声音清冷,却字字如钉,“诸位所见,非幻术,非妖法,而是我依案卷、尸检、家属口述,耗时七日夜亲手复原之景。”
他指尖轻拨机关旋钮,木偶们顿时动了起来。
脚步蹒跚,跪地叩首,有人挣扎呼喊却被铁链锁喉,有人被强行塞入口纸团……场景流转,直至行刑台前。
刽子手木偶高举鬼头刀,一刀斩下,每一名倒下的木偶口中竟真的吐出一张皱巴巴的纸条!
台下已有御史忍不住起身走近,取过一张纸条置于火烛之上。
焦黄纸背渐渐浮现墨迹:
“户部侍郎周廷钧亲笔签批:灾情虚报三成,银两转至兵部暗账……”
另一张显影:“江南七县饥民暴毙逾万,实因赈粮未发,而非疫病!”
再一张:“裴仲昆授意东厂缇骑截杀递奏之人,柳氏女不过二十又三,怀胎五月……”
一句句供词如利刃剜心,一道道罪名似惊雷炸响。
满堂死寂。
有人掩面垂泪,有人背脊发寒,更有人悄悄挪步后退,生怕被这“亡者之言”盯上。
沈观缓步走向霍九章。
老典狱站在角落,灰袍如旧,可双手已在颤抖。
他本欲低头避开目光,却被沈观直视逼得无法闪躲。
“你说‘莫问春秋’。”沈观声不高,却压住了全场呼吸,“可这三十具骨头,每一根都曾喊过冤!你执刑三十年,亲手送走多少无辜性命?你当真是铁石心肠的屠夫,还是……被人牵线的提线木偶?”
霍九章双唇翕动,终是仰天一笑,笑声嘶哑如裂帛。
下一瞬,他猛然撕开胸前衣襟——一道深可见骨的疤痕横贯胸膛,蜿蜒如蛇!
“那一夜,我也差点死在刑台上。”他声音沙哑,“他们让我抄录假供词,焚毁真卷宗。我不肯,便被活生生剖开胸膛,灌进滚油封口……然后告诉我:若敢泄密,全家九族皆为枯骨。”
他环视众人,眼中再无惧意,只剩悲凉:“我不是清官,也不是忠臣。我只是一个……还活着的尸体。”
说罢,他跪倒在地,双手捧起一本残破朱册:“这是我当年偷偷誊写的原始记录……藏在刑房梁上三十年,不敢见光,不敢启封。今日……交予你。”
沈观接过,指尖微颤。
他转身面向群臣,将一枚铜锁置于阳光之下。
锁芯内嵌薄镜,折射出一道细长光影,在墙上缓缓勾勒出几行小字:
“主谋者,兵部侍郎裴仲昆。授意户部虚报灾情,敛财百万,嫁祸清流。幕后牵连,直达宫禁深处。”
全场哗然!
赵元礼猛地拍案而起:“荒谬!这是何等妖术幻象?竟能凭空显字?!此乃蛊惑人心,动摇国本!来人,将此人拿下!”
话音未落,陆明修颤巍巍走出人群,手中捧着一叠泛黄纸页,膝盖微屈,几乎跌倒。
“这……这是我十年来,每日深夜偷偷抄录的原始卷宗副本。”他声音极轻,却如惊雷贯耳,“原件早已被焚,但我记得每一个名字,每一笔涂改……我怕有一天,真相会彻底消失。”
他抬头看向沈观,眼中含泪:“现在,我不怕了。”
阳光穿过大殿,照在那些纸页上,映出斑驳墨迹,也映出无数被掩埋的姓名。
沈观静立不动,心中却翻江倒海。
他闭了闭眼,没有回应任何杂念,只是轻轻握紧了那枚铜锁。
夜风穿廊,吹动檐角铜铃。
当所有喧嚣散去,他独自一人踏上了通往城郊旧刑场的小路。
月光洒在荒草间,像一层薄霜。
他站定,伸手探入袖中。
掌心微热,一张淡青色的卷轴悄然浮现。
卷轴未展,其上符文隐现,似有低语萦绕耳畔。
他指尖轻抚过卷轴边缘,忽而一笑。
这一笑,不再冷静,也不再克制,而是带着一丝近乎锋利的清醒——
沈观立于旧刑场中央,四野寂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9章我把真相做成了一场戏(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