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雾都暗影(第1/2页)
民国二十九年(1940)八月的重庆,笼罩在浓重的江雾中。谢文渊站在嘉陵江畔,望着对岸山城层层叠叠的屋宇。这座战时的陪都,与前线相比竟是另一番景象——码头上挤满了逃难的人群,江面上飘着各色船只,空气中混杂着煤烟与潮气。
“谢旅长,请这边走。“
一个穿着中山装的年轻人引领他登上石阶。穿过拥挤的街道,他们来到一栋西式建筑前。门牌上写着“军事委员会特别顾问处“,但谢文渊知道,这里实际上是军统的一处重要据点。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五六个人。主位上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佩戴着上将军衔。谢文渊认出这是何应钦的亲信,军委会参谋长办公厅主任林蔚。
“谢旅长,请坐。“林蔚的声音温和,眼神却锐利如鹰,“一路辛苦了。“
谢文渊在指定的位置坐下,注意到会议室角落里坐着两个便装男子,正在低头记录。
“今天请你来,是想了解一些情况。“林蔚开门见山,“关于游击第五旅在宣昌期间的一些...特殊举动。“
“请林主任明示。“
林蔚向旁边的一个军官示意。那人取出一份文件:“据查,贵部在宣昌期间,曾多次与不明身份人员接触。特别是五月二十三日夜间,有一支运输队进入贵部防区,次日便有一批药品失踪。“
谢文渊心中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那支运输队持有战区司令部的通行证,运送的是前线急需的医疗物资。“
“是吗?“林蔚轻轻敲着桌面,“可是根据我们的调查,那批药品最后出现在了共区的野战医院。“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角落里的记录员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格外清晰。
“林主任,“谢文渊缓缓开口,“抗战时期,只要是打鬼子的队伍,都是友军。救治伤员,是军人的本分。“
“好一个军人的本分。“林蔚突然提高声调,“那这个呢?“
他推过来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人,正在与一个日军军官交谈。谢文渊认出那是他在宣昌时发展的一个情报员。
“这个人,谢旅长应该不陌生吧?“
“认识。“谢文渊坦然道,“他是我们安排的情报人员,专门负责收集日军情报。“
“可是军统的调查显示,他是个双面间谍!“林蔚猛地拍桌,“谢旅长,你作何解释?“
谢文渊站起身,走到窗前。浓雾中的重庆若隐若现,如同此刻的局势一般迷离。
“林主任,“他转身时,声音异常平静,“如果他是双面间谍,为什么我们每次都能准确掌握日军的动向?为什么宣昌战役中,我们能多次预判日军的进攻路线?“
林蔚一时语塞。
“战场上的事,虚虚实实。“谢文渊继续说道,“有时候,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来传递假情报。“
会议室里陷入沉默。角落里的记录员停下笔,望向林蔚。
良久,林蔚才开口:“谢旅长果然善于言辞。不过...“
他的话被突然响起的空袭警报打断。尖锐的警报声划破长空,会议室里顿时一片忙乱。
“诸位请随我到防空洞!“
在拥挤的防空洞里,谢文渊意外地遇到了一个熟人——当年在黄埔军校时的教官,现在军令部任职的张治中。
“文渊?“张治中又惊又喜,“你怎么在这里?“
“奉命来汇报工作。“
张治中将他拉到角落,低声道:“听说你在宜昌遇到些麻烦?“
谢文渊苦笑:“教官也听说了?“
“何止听说。“张治中叹了口气,“现在重庆这边也是暗流涌动。你要小心,有人想要借题发挥。“
空袭持续了一个小时。当警报解除,人们从防空洞中走出时,街道上已经多了几处废墟。浓烟滚滚,哭喊声此起彼伏。
“看到了吗?“张治中指着眼前的惨状,“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外有强敌,内斗不休。“
回到住处时已是傍晚。这是一处位于曾家岩的小院,据说是军委会安排的临时住所。谢文渊刚推开院门,就察觉到不对劲——房间里的摆设被人动过。
他不动声色地检查了每个房间,在书桌的抽屉里发现了一根细小的头发——这是他离开时特意放置的暗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十五章:雾都暗影(第2/2页)
有人来搜查过他的房间。
深夜,谢文渊独自在院子里沉思。重庆的夜空被探照灯划破,远方的炮台不时传来试射的轰鸣。这座看似平静的山城,暗地里却是波涛汹涌。
“谢旅长还没休息?“
一个温和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谢文渊转身,看见一个穿着长衫的中年人站在月光下。这人他白天在军委会见过,是军政部的一个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