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明白。“刘斐摇头,“有人想要借题发挥,目标不止是你。好在陈长官力保,委座也亲自过问...“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雨幕:“你去准备一下吧,下午随我去见委座。“
谢文渊心中震动,面上依然平静:“是。“
走出府衙时,雨已经小了很多。王振邦等在门口,低声道:“谢旅长,有人想见您。“
他们穿过几条小巷,来到一处僻静的茶馆。在二楼的雅间里,谢文渊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赵启明。
“谢旅长,别来无恙。“赵启明起身相迎,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
“赵旅长这是?“
“明人不说暗话。“赵启明示意他坐下,“今早的会议,徐远帆吃了瘪,不会善罢甘休。“
谢文渊不动声色:“赵旅长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赵启明压低声音,“只是想提醒谢旅长,有些人,你动不得。“
“谢某一介武夫,不懂这些。“
赵启明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张照片推过来。照片上是一个穿着学生装的少女,正在武汉大学的校门前微笑。
“令媛在武大就读吧?真是才貌双全。“
谢文渊的眼神骤然变冷:“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赵启明收起照片,“只是提醒谢旅长,在这乱世之中,家人的安全最重要。“
看着赵启明离去的背影,谢文渊握紧了拳头。这时,茶馆老板走进来收拾茶具,在经过他身边时,悄无声息地塞过一张纸条。
纸条上只有四个字:“人在重庆。“
谢文渊将纸条攥在手心,心中已然明了。原来女儿已经被转移到了相对安全的后方,这一定是老周他们的安排。
下午见到蒋介石时,谢文渊已经调整好心态。在简短的汇报中,他重点强调了前线将士的英勇,对自己的功劳则轻描淡写。
“听说,有人对你的战绩有所怀疑?“蒋介石突然问道。
“回委座,战场上的事,虚虚实实,重要的是我们守住了阵地。“
蒋介石沉默片刻,忽然转换话题:“你是黄埔三期?“
“是。“
“好,好。“蒋介石点点头,“党国就需要你这样的干部。“
接见结束后,刘斐亲自送他出来:“文渊,委座很欣赏你。不过...“他欲言又止,“有些事,适可而止。“
回到驻地时已是黄昏。程启明焦急地等在那里:“旅座,下午军统的人又来过了,这次带走了两个士兵。“
“知道了。“谢文渊脱下军装外套,“通知周主任,战地剧团暂时停止活动。另外,让郑国栋来见我。“
是夜,谢文渊独自在办公室里对着地图出神。窗外的雨声渐渐密集,敲打着这个不眠之夜。他知道,今天的会议只是一个开始,在这座看似平静的后方城市里,暗流才刚刚开始涌动。
便在这时,他注意到地图上有一个不起眼的标记——那是老周曾经提到过的一个联络点。心中忽然升起一个念头,也许,是时候主动出击了。
他取出一张信纸,开始写信。信是写给重庆的一位老同学,现在在军政部任职。在信中,他委婉地提到了部队在休整期间遇到的“困扰“,以及对这些“困扰“可能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担忧。
这封信,将是他投石问路的第一步。
写完信,他走到窗前。雨夜的宜昌笼罩在迷蒙的雾气中,远方的长江在夜色中静静流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许比真正的战场更加凶险。
但他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