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婵并未急于寒暄,眸中带着尚未完全平复的波澜,以及一种求知的恳切,望向李风:“不瞒道友,方才听君一席劫气之论,如暮鼓晨钟,惊醒梦中之人。回想家兄昔日告诫,方知劫数早已临近,而我却懵然不知,甚至……甚至方才那一瞬间,心神竟为此等浊气所牵引,思之实在令人后怕。”
杨婵的语气诚挚,带着一丝自省与后悸:“道友竟能由表及里,直指本源,勘破那刘彦昌不过是一团行走的欲望劫气,此等眼力与道境,杨婵佩服万分。此番若非道友出手驱赶此人,并且给我点破,后果不堪设想。只是……我心下仍有惶恐,此劫气虽被驱逐,然天道循环,劫数既生,是否会改头换面,再次来袭?我又当如何持守,方能常驻清明,不为外魔所趁?还请道友不吝指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3章论道杨婵(第2/2页)
杨婵的姿态放得极低,完全是以平等论道、乃至虚心求教的态度面对李风。
殿内云霞氤氲,清茗的香气与宁静的道韵交织。
李风连忙谦虚的说道:“仙子过奖了,在下不敢当,此番不过是猜测跟浅见,未曾想被仙子知晓!”
杨婵纤手微抬,亲自为李风与白晶晶斟上仙茗,动作优雅而真挚。
“道友切莫自谦是浅见。”
杨婵的声音清越,带着一丝后怕与感激。
“家兄昔日确曾告诫,说我心性未臻圆满,需慎防红尘浊气侵扰。我只当是寻常磨砺,未曾想此劫竟如此诡谲难测,无形无相。若非道友今日当头棒喝,我恐已身陷泥淖而不自知。”
李风听后谦虚说道:“或许未必有如此可怕,或许不过是寻常意外罢了,仙子无需放在心上!”
杨婵摇了摇头:“这件事,我会询问兄长,是或不是,或许兄长能够知晓,道友竟能一眼看出我乃神仙而非天仙,此等眼力,绝非寻常。不知……道友是如何看破的?还请不吝解惑。”
李风见杨婵态度真诚,毫无神明架子,心中最后一丝顾虑也消散了。
“杨婵道友过誉了。此法说穿其实不难,关键在于因果二字。”
李风的目光平和,望向殿外那宛若通天神柱的香火青烟:“天仙者,与道合真,超脱三界,逍遥自在。他们已无需依靠众生信仰来维系道果,故而,天仙或隐于洞天,或游于太虚,绝不会与一地香火绑定得如此紧密,深陷因果之网。”
杨婵听后不由的点点头,表示认同。
“三圣母庙灵验之说广为流传,信徒祈愿,必有回应。此乃大慈悲,亦是大因果。道友吸收这众生愿力以修行,维系神位,便自然与这万千信徒的悲欢喜乐,命运纠缠紧密相连。有因果,便有业力流转,有业力,则劫气自生。如同清水汇入江河,虽能载舟,泽被万物,亦难免沾染泥沙。故而,在下才大胆推测,道友乃是司职一方,庇佑生灵的神仙,而不是了断因果,超然物外的天仙。此乃在下一点粗浅观察,若有唐突之处,还望道友海涵。”
杨婵轻轻叹息一声:“道友所言,字字珠玑,何来唐突?这非但不是浅见,反而是真知灼见!我坐享华山香火千年,只知履行职责,庇佑一方,却从未如此清晰地看透这香火愿力背后,所缠绕的庞大因果之网。今日听君一席话,方知家兄所言劫数根源在此。是我自己身在局中,一叶障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