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依旧在有序上升。
这代表之前那细微的数据波动.....消失了!
进气流量曲线变得异常平滑稳定。
发动机的运行声音也更加浑厚流畅!
不仅如此,在装车测试后。
他们在统计监测数据时还发现。
发动机在该推力区间的燃油效率提升了约百分之一点二。
涡轮前温度反而因为进气更顺畅而降低了约五摄氏度!
这个发现让原本陷入困境有些萎靡的工作人员们瞬间清醒。
“成功了!性能有提升!”
一位年轻工程师忍不住兴奋地低呼。
齐子豪看着屏幕上那漂亮的数据曲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冯鉴真仅仅是凭借对数据的敏锐洞察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提出了一个看似微小的材料和型线调整竟然就如此精准地解决了问题。
甚至还带来了额外的性能增益!
这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心中长叹一声,他苦笑般地摇了摇头。
能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地位。
他自诩也算是人中龙凤,天之骄子。
可此刻他也不得不承认。
天才和天才之间,亦有差距!
在这位冯总师眼中。
似乎没有什么技术难题是真正无法逾越的鸿沟。
齐子豪看着试车台上稳定运行的发动机。
复杂的情绪消退,心中已然充满了信心。
有冯鉴真在,起码‘潜龙’项目不会再陷入大的困境中。
冯鉴真在沈飞待了一个月时间。
这一个月的时间每天都在紧张与忙碌中度过。
他并非事无巨细地插手每一个环节。
而是精准地出现在各个关键的技术瓶颈处。
从飞控逻辑优化到从新型航空铝材焊接处的微观裂纹分析。
再到机载计算机在极端电磁环境下抗干扰性能的提升.....
在‘潜龙’项目工作人员的眼中。
他就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分析机。
总能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直指问题的核心症结。
然后开出看似简单却极具疗效的“药方”。
起初沈飞一些资历深厚的老工程师还以为是运气。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个说法随即逐渐被一次次精准地判断。
一个个巧妙的解决方案所消融。
最终转化为了发自内心的敬佩与叹服。
由于沈飞里有很多人抱着和成飞较劲的缘故。
他们对出身成飞的冯鉴真多多少少有些芥蒂。
当初在分配‘双龙’项目时。
他们认为这位总师明显是偏向成飞,看不上他们沈飞。
因为‘威龙’在尖端技术上的要求更高。
底蕴更雄厚的沈飞才是最适配‘威龙’项目的。
但经过这一个月的相处。
冯鉴真的所作所为则是完全征服了他们。
这是一个纯粹的人!
而他们多多少少也理解了冯鉴真的良苦用心。
从技术上而言,底蕴更深的他们显然更适合研发硬件,走常规化路子。
成飞虽然底蕴稍浅,但正是因为这一点。
成飞的研究员往往喜欢剑走偏锋,敢想敢干。
其技术的创新力却比他们要好得多。
理解透这一层后,沈飞人心中的芥蒂顿时消散了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