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投多少钱?“郑建军问,他管财务,对钱最敏感。
“初期投入至少两百万。“郑昊说。
“两百万?“郑建军倒吸一口凉气,“老四,咱们厂现在存款也就一百多万。“
“我知道。“郑昊说,“所以还需要贷款。“
“可是......“郑建军犹豫了,“两百万啊,万一失败了呢?“
“不会失败。“郑昊的语气很坚定,“二哥,相信我。“
郑建军看着老四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
这些年来,老四说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的。
“那我支持你。“郑建军说,“贷款的事我去办。“
“我也支持。“郑建国说,“需要我做什么?“
“大哥,你负责基建。“郑昊说,“要建一个专门的研发车间,面积至少一千平米,而且要保密。“
“没问题。“
“三哥,你负责采购。“郑昊看向郑国庆,“要采购很多设备和元件,有些东西得从国外进口。“
“行,交给我。“郑国庆说,“具体清单你给我,我去办。“
郑昊点点头,又说:“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招人。“
“招什么人?“
“机床专家。“郑昊说,“全国最顶尖的机床专家。“
“这......“郑建国有些为难,“那些专家都在国营大厂或者研究所,人家能来咱们这儿吗?“
“能。“郑昊说,“只要钱给够。“
他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几个名字。
“这是我打听到的几位顶尖专家。“郑昊说,“这位是沈阳机床研究所的总工程师,姓陈,今年六十三岁,马上要退休了。“
“这位是北京机床厂的副总工,姓孙,六十一岁。“
“还有这位,上海机床厂的技术科长,姓赵,五十八岁。“
郑昊一一介绍着。
“这些人,都是国内机床行业的泰斗。如果能请来其中几位,我们的研发工作就有底了。“
“可他们会来吗?“郑建军问。
“会。“郑昊说,“首先,他们都快退休了,在原单位发挥空间有限。其次,咱们给的待遇高。月薪两百块,提供住房,还有项目分红。“
“两百块?“郑建军又倒吸一口凉气,“老四,这也太高了吧?“
“不高。“郑昊说,“这些专家的价值,远远不止两百块。“
“那咱们怎么联系他们?“郑建国问。
“我亲自去。“郑昊说,“下周我去沈阳,先见陈总工。如果能谈下来,再去北京、上海。“
“我陪你去。“郑建国说。
“不用,我自己去就行。“郑昊摇摇头,“厂里不能都离开人。大哥你要盯着生产,二哥要管财务,三哥要管销售。都有事要忙。“
三兄弟对视一眼,都有些担心。
老四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能行吗?
“放心吧,我又不是小孩子。“郑昊笑了,“就是去谈个合作,能有什么事?“
第二天晚上,郑昊跟赵晓兰说了要出差的事。
“去沈阳?“赵晓兰正在批改作业,抬起头,“去多久?“
“不确定,可能一周,也可能更久。“郑昊说,“要去好几个城市。“
“又是为了厂里的事?“
“嗯。“郑昊坐到妻子身边,“要去请几个专家回来。“
赵晓兰放下笔,看着丈夫。
“你这段时间,是不是又在搞什么大项目?“
郑昊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