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按我们说的,就说是给国营厂做配套。“郑昊说,“其他的不要多说。“
“我知道。“大哥点头。
“对了,“母亲突然说,“东村农机厂的老陈又来了,说想跟你谈谈合作的事。“
“他来过了?“郑昊有些意外。
“来了两次了。“母亲说,“看着挺诚恳的。“
“那行,明天我去找他谈谈。“郑昊说。
“老四,你真要跟他合作?“三哥有些不放心,“之前他可没少给你使坏。“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郑昊说,“人家既然愿意低头,咱们就给个机会。再说了,多一个合作伙伴,对咱们也有好处。“
“你说得对。“父亲赞许地点头,“做人要大度,不能老记着过去的仇。“
“就是。“母亲也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和气生财。“
吃完饭,郑昊回到房间,拿出一个笔记本。这是他专门记录两条生产线进展的本子。
他翻开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种数字。电视机那边,这个月做了200台,订单还排到下个月。拖拉机500台,销得挺稳当。小货车100台,市场反应也不错。
翻到另一页,是新车间的事。车间建好了,设备也调好了,工人还在培训,材料大概三天后到。
看着这些记录,郑昊感到既兴奋又有压力。两条线都要抓,都要抓好,这对他来说确实是个挑战。
但他有信心。有前世的经验,有现在的能力,还有家人的支持,他相信自己能做好。
窗外,夜色渐深。郑昊合上本子,关了灯躺下。明天又是忙碌的一天,要好好休息。
第二天一早,郑昊去了东村农机厂。
厂门口的门卫看见他,立刻跑进去通报。不一会儿,老陈就急匆匆地跑出来了。
“郑厂长,您来了!“老陈热情地迎上来,“快请进快请进。“
“老陈,听说你找我?“郑昊开门见山地说。
“是是是。“老陈说,“到办公室坐,我给您详细说说。“
来到办公室,老陈给郑昊倒了杯水,然后坐下来。
“郑厂长,上次您说可以跟我们合作,我一直记在心里。“老陈说,“这段时间我好好想了想,觉得咱们确实可以合作。“
“具体怎么合作?“郑昊问。
“是这样的,“老陈拿出一份清单,“这是我们厂的设备清单和技术能力。我想,我们可以给您的厂做一些简单的机械加工,比如螺丝、垫片、小轴承这些。“
郑昊看了看清单,点点头:“你们的设备还不错,做这些东西没问题。“
“那...您能给我们一些订单吗?“老陈有些紧张地问。
“可以。“郑昊说,“不过有几个条件。“
“您说,您说。“老陈赶紧说。
“质量得过关,不能有瑕疵。价格也要合理,别太高。还有,交货得准时,可不能耽误我们的生产。“郑昊说。
“没问题,这些都没问题!“老陈连连点头。
“那好,你先做一批样品,我检验合格了,再签正式合同。“郑昊说。
“好好好。“老陈激动地说,“郑厂长,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
“别谢我。“郑昊站起来,“咱们是合作关系,互利共赢。你做好了,我省事;你做不好,我换人。就这么简单。“
“我明白,我明白。“老陈说,“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离开东村农机厂,郑昊回到西尧重工。刚进办公室,二哥就走了进来。
“老四,新招的工人都到位了。“二哥说,“一共招了三十个人,都是年轻人,学东西快。“
“好。“郑昊点头,“让他们先在普通车间培训一段时间,熟悉了再分配到各个岗位。“
“我也是这么想的。“二哥说,“对了,新车间那边需要多少人?“
“十个就够了。“郑昊说,“那边的活比较精细,人多了反而不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