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意思是?“
王老师在车间找了个凳子坐下,拿出烟袋装上烟,点着了慢慢抽了一口:“首先,先把显像管的维修和改进技术彻底掌握。这个投资不大,见效快。然后呢,研究显像管的核心技术,比如电子枪啊、荧光粉啊、真空技术这些。等这些技术都摸透了,再考虑下一步。“
“您说得对。“郑昊眼睛一亮,“就按您说的办。“
“另外,我还有个建议。“王老师又抽了口烟,“与其自己闭门造车,不如跟科研院所合作。我以前在北京广播科学研究院工作过,那里有很多专家,技术力量强。“
“这个好!“郑昊兴奋地说,“王老师,您能帮我们牵线搭桥吗?“
“可以。“王老师笑了,“不过合作是双向的,你们也要拿出诚意。“
“这个您放心。“郑昊说,“研究经费我们出,实验场地我们也能提供。“
“那就好办了。“王老师敲了敲烟袋,“我回头给我以前的同事写封信,看看能不能促成这个事。“
“太感谢您了。“郑昊真诚地说。
参观完厂区,郑昊请王老师到办公室坐。大嫂端来茶水和瓜子。
“郑厂长,我看你们厂发展得很好,但我有个疑问。“王老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您请说。“
“你们现在做拖拉机、汽车、电视机,产品线挺多,会不会太分散?我看很多厂子都是集中力量做一两样产品。“王老师问道。
这个问题郑昊早就想过了。
“王老师说得有道理。“郑昊也端起茶杯,“但我有自己的考虑。首先,多几条腿走路,一个产品不好卖,还有其他的。其次呢,这些产品之间有关联,比如机械加工、电子技术,可以互相借鉴。“
“原来如此。“王老师点点头,“看来你是有长远打算的。“
“是的。“郑昊说,“我的想法是,把西尧重工做成一个综合性的企业,不只是做单一产品。“
“有志向!“王老师赞叹道,用手指点了点桌子,“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技术积累很重要。基础要打牢。“
“您说得对。“郑昊说,“所以我现在特别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对了,听晓兰说,你们要跟职业学校合作?“王老师问。
“是的,明年春天就开始招生。“郑昊说,“王老师,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来我们这里当顾问?工资好商量,咱们还能给您安排住处。“
“当顾问?“王老师笑了,抽了口烟,“我在县一中教书挺好的,不过可以兼职帮你们做些技术指导。“
“那太好了!“郑昊高兴地说,“工资的话,一个月80块,您看怎么样?“
“不用这么多。“王老师摆摆手,“50块就行了。我主要是想发挥一点余热,帮助你们解决技术问题。再说了,我本来就拿工资呢。“
“那怎么行。“郑昊坚持道,“您是专家,这个价钱真不高。就这么定了,一个月80块,您每周来厂里两次,指导我们的技术工作。“
“那好吧。“王老师见郑昊坚持,也就答应了,“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这个人说话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可别介意。“
“您放心,我们就需要您这样说话直的。“郑昊笑了。
中午的时候,郑昊请王老师和赵晓兰在厂里食堂吃饭。今天食堂做了红烧肉、炒青菜、鸡蛋汤,还蒸了白面馒头。
“郑厂长,你们厂的伙食真不错。“王老师夹了块肉吃着说,“比县一中食堂强多了。“
“工人们干活辛苦,得让大家吃好。“郑昊说,“对了王老师,您对彩色电视机有研究吗?“
“有一些。“王老师放下筷子,用手比划着,“彩色电视机比黑白的复杂多了,技术难度高。不过市场前景很好,现在一台彩电要三四千块,还买不到。“
“我也是这么想的。“郑昊说,“现在咱们国家的彩电主要靠进口,价格贵得吓人。如果能自己生产,市场肯定很大。“
“确实如此。“王老师点头,“不过彩电的核心技术还是在国外,咱们要掌握这些技术,还需要时间。不能急。“
“那您觉得,咱们什么时候能做彩电?“郑昊问。
王老师想了想:“如果从现在开始准备,好好积累技术,我估摸着两三年后可以试试。但前提是要把基础打牢,黑白电视的技术要彻底吃透。就像盖房子,地基不牢,房子盖得再高也不行。“
“我明白了。“郑昊心里有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