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傅和建国哥负责拖拉机项目,家祥和李工程师负责汽车项目技术储备,王师傅统筹全局。“
王家祥激动了:“昊子,你真让我搞汽车研发?“
“当然,你的专业不就是机械吗?“郑昊笑道,“不过现阶段主要是技术储备和方案设计,真正投产还要等拖拉机稳定之后。“
“没问题!“王家祥用力拍桌子,“给我三年时间,保证设计出世界先进水平的汽车!“
郑昊闻言忍不住笑了,以前咋没发现这小子这么能吹牛呢,他穿越前中国汽车也就勉强达到世界先进。
“三年?“刘师傅撇嘴,“小王,你口气不小啊。“
“刘师傅,您等着看吧!“王家祥不服输。
“好了,别争了,“王师傅调停,“方向确定了,我们来谈具体的技术方案。“
“先说拖拉机,“郑昊继续主持会议,“大家觉得应该做多大功率的?“
“50马力!“刘师傅脱口而出,“这个功率段需求量最大。“
“我觉得应该做70马力,“大哥郑建国不同意,“功率大一点,适应性更强。“
“70马力太大了,农民用不起,“三哥郑国庆从市场角度分析,“还是50马力实用。“
“要不我们做个调查?“二哥郑建军建议,“问问农民到底喜欢多大功率的。“
“不用调查了,“老王头发话,“我在农村待了一辈子,50马力最合适。太小了干不了重活,太大了浪费油。“
“那就50马力,“郑昊拍板,“发动机是自己做还是买?“
这个问题又引起了争论。
“必须自己做!“王家祥坚持,“发动机是拖拉机的心脏,怎么能依赖别人?“
“自己做投资太大,风险也大,“张国强反对,“我们刚起步,还是买成熟的发动机比较稳妥。“
“买别人的发动机,我们永远学不到核心技术,“李工程师支持王家祥,“必须自主研发!“
“那你们知道研发一台发动机要多少钱吗?“刘师傅问道,“没有个几十万下不来!“
“几十万算什么?“王家祥激动地说,“如果我们有自己的发动机技术,以后就是金山银山!“
“问题是我们现在哪有几十万?“大哥郑建国担心,“万一研发失败,前期投入全泡汤了。“
争论又开始激烈起来。郑昊观察着每个人的表情,心中感慨万分。
这些人争得面红耳赤,但没有一个人是为了个人利益。刘师傅担心风险,是怕企业失败;王家祥坚持自研,是想为国家掌握核心技术。
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还是这么纯朴,这么无私。
“大家安静一下,“郑昊开口了,“关于发动机问题,我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
“我们可以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郑昊说,“外购发动机保证产品快速上市,自主研发发动机作为长期目标。“
“这样行吗?“刘师傅半信半疑。
“当然行,“王师傅支持,“很多企业都是这么做的。先生存,再发展。“
“师傅说得对,“郑昊继续解释,“我们用外购的发动机先占领市场,用赚到的钱投入自主研发。等我们的发动机技术成熟了,再替换外购的。“
王家祥想了想:“这个方案可以接受。不过我要求,自主研发必须同步进行,不能等产品上市了再开始。“
“当然,“郑昊点头,“技术储备永远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