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曼滤波”,这五个字一出口,台下立刻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在座的大多是顶尖科学家,对这个六十年代提出的数学理论并不陌生。但就像郑昊预料的那样,在他们眼中,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玩具”,因为其复杂的矩阵运算,根本无法实时完成。
“这个算法的神奇之处在于,”郑昊没有理会台下的反应,继续说道,“它能建立一个动态的数学模型,不断地预测目标的‘真实状态’,然后用传感器的‘测量值’来修正这个预测。它知道陀螺仪会有漂移,知道加速度计会有噪声,它把这些‘不确定性’,都量化成了数学模型的一部分。”
“它就像一个极其聪明的侦探,手里有好几个不太靠谱的线人。A线人眼神不好,B线人耳朵背,C线人爱撒谎。但侦探知道他们每个人的缺点,他把所有零散、矛盾的信息汇总起来,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最终得出了最接近真相的结论!”
这个比喻,让台下那些原本对复杂数学公式感到头疼的将军们,也瞬间听懂了。
“通过微处理器进行海量的高速运算,我们就能实时地、以极高的频率,完成这个‘预测-修正’的循环。最终,我们从一堆‘垃圾’数据里,提炼出了黄金般精准的姿态和速度信息!”
郑昊的语速越来越快,激情也越来越高昂。
“这,就是一场制导领域的革命!它带来的好处是颠覆性的!”
他重重地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
“一、小型化、低成本!我们可以把整个制导系统,做得只有一个烟盒那么大!成本只有传统机械陀螺的几十分之一!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让每一枚炮弹、每一枚火箭弹,都拥有精确制导的能力!”
“二、高可靠、抗过载!没有了高速旋转的机械部件,它可以承受上万个G的过载!我们可以把它装在高速旋转的炮弹出膛瞬间,而毫发无损!”
“三、快速反应!它没有预热时间,通电即用!对于需要快速反应的战术导弹来说,这是决定生死的优势!”
“四、信息融合!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不仅可以输入陀T螺仪的数据,还可以接入卫星定位、地形匹配、红外图像等任何信息源!融合的信息越多,它的精度就越高,抗干扰能力就越强!”
整个礼堂,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郑昊描绘的这幅蓝图,彻底震撼了。
那些白发苍苍的专家,眼神里充满了惊骇和狂喜。他们穷其一生追求的目标,被这个年轻人用一种全新的、他们从未想象过的方式,指明了方向。
那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则在脑海中,疯狂地推演着这种技术带来的战术变革。
炮弹长了眼睛,导弹有了大脑……这仗,还能像以前那么打吗?
郑昊的报告,像一道横空出世的惊雷,劈开了所有人思想的桎梏。
钱老坐在台下,浑浊的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他看着台上那个侃侃而谈、仿佛全身都在发光的年轻人,心中涌起一股滔天巨浪。
他想起了几十年前,另一位同样姓钱的挚友,也是这样,用超前的思想,为中国的导弹事业,指明了方向。
历史,何其相似!
“我的报告完了。谢谢大家。”
郑昊放下粉笔,再次鞠躬。
静默。
长达十几秒的静默之后,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炸响!
这一次,掌声不再稀稀拉拉,不再是礼节。每一声,都发自肺腑,充满了震撼、敬佩和无法抑制的激动!
掌声经久不息。
当郑昊走下讲台时,好几位之前还对他持怀疑态度的老专家,都主动站起来,向他伸出了手。
“郑昊同志,了不起!真是英雄出少年啊!”一位负责雷达技术的老者紧紧握住他的手,激动地说,“你说的信息融合,对我们雷达的目标识别和抗干扰,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