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年轻,最容易被这样的蓝图所打动。
“昊哥说得对!咱们不能老是守着老办法,得敢想敢干!”
“没错!要是能把饲料卖出去,那可就赚发了!”
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李大伟脑子最活络的知青,兴奋地提议道:
“要不咱们先统计一下村里现在的养殖规模,看看需要多大产量的饲料?”
“还有周边的村子,也可以去摸摸底,看他们有没有需求。”
“这个主意好!”
郑昊赞许地点头,“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明天就组织人手,把数据给我摸清楚。”
“保证完成任务!”
小李挺直了胸膛。
只有郑建国,依然愁眉不展。
他不是不相信自己弟弟的能力,只是他作为家里老大,从小就挑起家里的重担,柴米油盐的算计已经刻进了骨子里。
“小昊,办法归办法,钱归钱。”
他还是不放心。
郑昊看着大哥眼里的担忧,收起了笑容。
他知道,不给个准话,这事儿在大家心里就始终悬着。
他沉默片刻,像是在做一个重要的决定。
然后,他看向众人,一字一句地说道。
“省里项目成功了,我个人有一笔奖金,足够买好几台粉碎机”
其实郑昊哪有啥奖金,上次市机械厂里奖励了他...五块钱。
后来就都是工资,半年有一百多块,对比村里是不少了,但几年也买不一台粉碎机。
“这……这是你自己的钱。”
郑建国的声音有些干涩。
“拿出来给村里……这不合适吧?”
“没什么不合适的。”
郑昊站起身,在小屋里踱了两步。
“我是从这个村子走出去的。现在有能力了,总得为村里做点什么。”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钱放在我手里,只是一个数字。但换成机器,就能让大伙儿的日子过得更好。这个账,我算得清。”
郑昊默默地装了隔壁。
那些年轻的知青,脸上写满了激动和崇拜。
他们看着郑昊,仿佛在看一个传奇。
郑建国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低头看着桌上那块碍眼的骨头,再看看意气风发的弟弟,心里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个弟弟,早就不是那个需要他庇护的少年了。
他有自己的天空,有自己的格局。
而他自己,似乎真的有些老了,跟不上他的脚步了。
“行。”
许久,郑建国才从牙缝里挤出这个字。
“既然你决定了,哥就支持你。”
“不过,这笔钱不能算你个人的,得算村里借你的。以后赚了钱,第一个先还你。”
这是他作为兄长,也是作为村里的兼职会计,最后的坚持。
郑昊没有再反驳。
他知道这是大哥的底线。
“好。”
他干脆地应下。
“那就这么定了。李大伟同志负责统计数据,我这两天就去一趟市里,找王厂长谈。”
会议结束,众人陆续散去,脸上都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