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的指尖刚触到河北绿染坊送来的脆化布绳,纤维就“簌簌”碎在掌心——原本柔韧的布绳,现在像晒干的纸,轻轻一折就断,断面还泛着不正常的白霜。“300套全这样,欧洲消费者拍了‘一撕就碎’的视频,播放量都过百万了!”绿染坊的王老板蹲在地上,手里攥着断绳,声音发抖,“启星发通稿说咱们‘用有毒除铅剂坑人’,欧盟消协要赔20万,咱们哪有这么多钱啊!”
展厅里的空气像灌了铅。运营小张抱着欧洲退货单,纸页上的“10家店铺永久下架”红得刺眼:“国内3家景区也说‘等风波过了再合作’,账户只剩2万,连律师费都不够……”王大姐拿着合成染料检测报告,眉头拧成疙瘩:“汉斯说实验室测了3次才发现塑料纤维,耗时3天,成本要200欧元/批,零售商都不愿意测了!”
林薇刚要说话,手机就弹出3家联盟品牌的消息,附了“槐树叶除铅工艺参数”:“启星说给咱们低价除铅剂,要不……咱们也签了吧?总比倒闭强”;朋友圈里,2家品牌已经晒出“与启星签约”的照片,配文“拥抱正规技术,告别落后工艺”,下面跟着启星的转发,评论区全是“抵制非遗手作”的留言。
“落后工艺?这是咱们祖辈传下来的活命手艺!”婆婆突然从里屋冲出来,怀里抱着个缺了口的瓷碗,碗内壁留着淡褐色的痕迹,“你爷爷1963年就怕染料变质,用淘米水试了整整一个月,这碗就是试出来的!笔记里写着‘变质布绳泡淘米水,1小时就分层脆裂,好布绳泡了更柔韧’!”
林薇赶紧接过瓷碗,碗沿的缺口蹭得手指发疼。婆婆翻开压在碗下的笔记,纸页脆得要碎,上面用毛笔写着:“淘米水浸布绳,观其形:脆化者分层,柔韧者无变;闻其味:变质者有涩味,正常者有槐香”,落款日期是“1963年11月7日”,旁边画着两碗淘米水,一碗里是碎绳,一碗里是完整的绳。
半小时后,基地的操作台上摆满了淘米水碗——婆婆带着联盟品牌的人,把脆化布绳和正常布绳分别泡进去。“你们看,这碗里的绳已经分层了,那碗的还好好的!”婆婆指着碗,手背被蒸汽烫出的红泡格外显眼,“再闻闻,变质的有股涩味,正常的有槐花香!”
3家联盟品牌的负责人凑过去,鼻尖贴着碗沿,脸色越来越难看。“启星这是坑咱们!”陕西染坊的李老板突然拍桌子,“他们给的除铅剂比市场价低,原来是变质的!我这就回去拿他们的供货合同,咱们一起告他们!”
与此同时,小糯米趴在工艺台上,手里捏着根槐树叶纤维,正往剪纸里嵌。“妈妈说,合成染料的纤维是假的,我把真的嵌进去,烧的时候有香味,假的没有!”孩子的手指被纤维勒出红痕,却坚持“每根都要嵌直”,剪坏第23张剪纸时,终于剪出一张——剪纸边缘嵌着细细的绿线,背面还盖着槐叶汁印的小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