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62章催命的毒药(第1/2页)
东宫,议事厅。
气氛凝重。
太子裴子渊眉头紧锁,看着底下争论不休的臣子。
“殿下,陆副统领此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乃是眼下控制疫情的最佳之选!”一名官员拱手道,正是陆寒琛投靠的兵部侍郎。
“不错,自古防疫,便是以驱邪避秽为主,艾草、雄黄,皆是此理。臣以为,此法可行!”
反对的声音亦是不少。
“荒谬!此乃瘟疫,非同儿戏!岂是区区姜汤艾草就能防治的?若无效,岂非耽误了最佳时机,致使万民遭殃?”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之际,一名内侍匆匆入内通禀:“启禀殿下,国公府世子求见。他说……他为殿下,请来了一位能解此疫的神医!”
裴晏清?
太子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片刻后,裴晏清缓步而入,他身后跟着一名须发皆白、仙风道骨,怀中抱着一个古朴药箱的老者。
“臣裴晏清,参见太子殿下。”
“世子免礼。”太子抬手,目光落在那老者身上,“这位便是……”
“这位是终南山隐居的‘药痴’先生。”裴晏清侧身引荐,语气恭敬,“先生一生不求名利,潜心医道。听闻京畿瘟疫横行,于心不忍,这才破例出山。”
那兵部侍郎冷哼一声,出言讥讽:“神医?世子莫不是病急乱投医?这等时候,从哪里冒出来的山野村夫,也敢妄称神医?”
“药痴”先生闻言,眼皮都未曾抬一下,只是自顾自地打开药箱,从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竹简,和几张写满了字的麻纸。
“贫道不敢称神医。”他声音苍老,却中气十足,“只是恰好,在一本先秦古籍中,见过与此疫症状极为相似的记载。”
他将竹简呈上,朗声道:“古籍中称,大水之后,腐草丛生,必生‘腐叶之菌’,此菌无形无色,随风入体,则血腐而亡!其状,与今日之疫,分毫不差!”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腐叶菌?
这闻所未闻的说法,却精准地描述了眼下的状况!
“至于解法……”药痴先生又将那几张麻纸呈上,“此乃贫道依据古方,结合时下病症改良的方子,分为‘防’、‘治’二方。贫道昨日已在城郊张家村试用,全村三百余口,轻症者一剂见效,重症者三剂回春!此乃张家村村正及数十村民画押的文书!”
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全!
太子身旁的太医院院判连忙接过药方,只看了一眼,便激动得浑身发抖:“妙!实在是妙!君臣佐使,配伍精当!此方……此方简直是神来之笔!殿下,以臣行医四十年的经验担保,此方……可行!”
他随即又看向那“艾草姜汤”之法,毫不留情地批判道:“至于此法,不过是治风寒的土方子,用在此处,无异于抱薪救火,只会让病人体内邪火更盛,死得更快!”
“轰——”
兵部侍郎和陆寒琛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尤其是陆寒琛,他难以置信地看着那所谓的“药痴”先生,看着那张详细到令人发指的药方,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错了……
又错了!
沈玉姝的“先知”,再一次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她那所谓的“神仙托梦”,在沈青凰这几乎可以说是未卜先知、算无遗策的手段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
他献上的,是催命的毒药!
而国公府献上的,才是救世的良方!
高下立判,云泥之别!
太子裴子渊的目光,缓缓从那张救命的药方上移开,落在了脸色铁青的陆寒琛身上。
那眼神里,再无半分之前的欣赏与意动,只剩下冰冷的审视与毫不掩饰的失望和怒意。
“陆寒琛。”
太子的声音不大,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敲在陆寒琛的心上。
“你好大的胆子。国难当头,竟敢拿此等无稽之谈,欺瞒孤,视万民性命为儿戏!”
“来人!”太子猛地一拍桌案,厉声下令,“将陆寒琛给孤拿下!听候发落!”
陆寒琛浑身一软,被人拖拽下去的那一刻,他最后看到的,是裴晏清那双含笑的桃花眼。
那笑容温和依旧,落在他眼中,却比世上最恶毒的诅咒,还要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