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81章路边事(第1/2页)
“为什么不御剑?”
“咱们来世间一趟,总要出来看看风景。”
“在天上也能看风景,还快。”
“天上都是云,飞两次就看腻了。”
林照斜跨在驴背上,身子随着黑驴的步子轻轻摇晃。
他换了一身青布衣衫,料子普通,但穿着倒也舒坦。
一边啃着手里刚在路边摊买的火烧,一边与白铄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
白铄化成鲤龙模样,盘成一圈,窝在林照头上,像顶了个金色皮帽子,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偶尔甩甩尾巴。
“既然要游历天下,何必匆忙。”
林照啃了一口火烧,面饼酥脆,夹着的酱肉咸香,很是满意。
上辈子忙忙碌碌,哪怕是出门旅游也都是人挤人,哪有现在这般舒心。
不用上班,不用工作,连行李都可以放在方寸物里……简直不要太方便。
除了时不时可能会有一些生命危险之外,简直完美。
宝瓶洲疆域乃是九洲最小,可国家数量却不算少。
除了大骊、朱荧、大隋这等雄踞一方的大国外,还有无数如星罗棋布的小国。
梳水国便是其中之一。
地处宝瓶洲中部偏北,国土面积或许还不及大骊一个上等郡府,国力更是微弱,境内连个像样的修真宗门都难寻,更别提上五境的山上神仙了。
然而,有趣的是,在这等灵气相对稀薄、仙道不显的小国,武风却极为昌盛。
更特别的是,此地的武者,偏爱用剑多于用拳。
他们没有有练气士的资质,无法感应天地灵气走上练气之路,许多人便将毕生精力投入了剑术的磨砺之中。
久而久之,竟也走出了一条独具一格的凡俗剑道。
其中一些惊才绝艳之辈,被江湖人尊称为“剑道宗师”。
其中名声最著者,有四位。
而林照唯一还记得名姓,便是梳水国的宋雨烧。
也是陈平安记挂了许多年的那位“老江湖”。
林照此行,其一便是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位凡俗剑宗的剑。
修行并非只有一味追求杀力强大、境界高深。
有些修行并不在强弱,他的剑道有趣,有意思,便值得一观,值得一学。
宋雨烧的剑,或许威力尚不及林照手持【衔烛】时的杀力,但其对剑道的独特理解,或许能给他一些不一样的启发。
其二,他心中默默推算着时间,陈平安那小子,按原定的轨迹,在离开骊珠洞天后,会有一段时间游历宝瓶洲。
而梳水国,正是他必经的一站。
算算日子,差不多也该到了。
林照打算在此地等一等这位“老乡”,之后结伴前往剑气长城。
从朱荧王朝,到梳水国,首先要经过彩衣国。
陈平安是从南涧国下船,去往古榆国,随后经过从彩衣国后,抵达的梳水国,林照如今已经离开了朱荧王朝的边境,处在彩衣国的国境内。
驴蹄嘚嘚,穿过一片稀疏的林地。
日头偏西,将一人一驴的影子拉得老长,路旁的田野渐渐被起伏的丘陵取代,远处山峦的阴影开始蔓延过来,带来傍晚的凉意。
林照啃完了最后一口火烧,拍了拍手上的碎屑。
白铄在他头顶动了动,金色竖瞳懒洋洋地睁开一条缝,又很快阖上。
前方丘陵环抱处,出现一个小镇的轮廓,炊烟袅袅。
镇子不大,看起来只有一条主街。
林照驱驴进了镇子,石板路面凹凸不平,两旁店铺多已上门板,只有零星几家客栈酒肆还亮着灯火。
他拉住一个匆匆回家的老汉,问了客栈所在,随后按照指引,来到镇子一处小楼前。
门口挂着两盏红彤彤的灯笼,在暮色里散发出昏黄的光,门楣上挂着一块木匾,写着“悦来客栈”四个字。
林照翻身下驴,上前叩响了门上的铜环。
“吱呀”一声,门从里面拉开一条缝,露出店小二半张年轻的脸。
他打量了一下门外的青衫少年和那头温顺的黑驴,侧身让开:
“客官打尖还是住店?”
“住店,一人一驴,宿一夜。”
店小二脸上露出些为难神色,搓了搓手:
“这个……真对不住客官,今日小店客房都住满了。”
“满了?”
林照有些意外,这小镇客栈生意如此之好?
他目光越过小二肩头,望向客栈大堂。
堂内点着几盏油灯,光线不算明亮,但足以看清情形。
当先映入眼帘的,是靠近窗边的一张方桌旁,坐着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儒衫的年轻书生,约莫二十出头年纪,正就着灯光捧着一卷书,读得十分入神,连有人进门都未曾察觉。
他身旁站着个作丫鬟打扮的年轻女子,低眉顺眼,双手交叠放在身前。
而在另一侧靠墙的长条板凳上,则坐着一个穿着褐色短褂的中年男子,正支着胳膊,与对面一个书童模样的半大少年低声闲聊着。
地上堆放着几个箱笼和包袱,看来都是他们的行李。
林照心下明了,这客栈恐怕客房确实不多,连大堂都被占了。
他不再纠结客房,指了指大堂空着的几张椅子,问道:
“无妨,那便和他们一样,在大堂将就一夜可好?价钱几何?”
店小二见林照好说话,松了口气,忙道:
“使得,使得!大堂歇宿,收您十五文钱,牲口牵去后院槽头,加些草料,另算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