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老王指着那位中年男人说,“这位是区工商联的刘秘书长。刘秘书长这次下来,主要是调研一下咱们区个体经济的发展情况,特别是像你这样经营得比较好的典型。”
“刘秘书长,您好!”何雨柱心里有些惊讶,工商联?这可是管着工商业的官方机构。他连忙客气地问好。
刘秘书长笑容和蔼,摆摆手:“何雨柱同志,不用客气。
我们就是随便看看,了解一下情况。”他环顾了一下干净整洁但明显拥挤的店面,点点头:“嗯,店面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听说你这里的家常菜做得很好,很受附近群众欢迎?”
“都是街坊邻居捧场,混口饭吃。”何雨柱谦虚地说。
刘秘书长又问了些经营情况,比如开了多久,主要客源是哪些,用工情况,税费负担重不重等等。
何雨柱如实回答,不夸大,也不隐瞒,说到人手紧张、店面太小制约发展时,也坦然表达了困难。
刘秘书长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记录。
最后,他合上笔记本,对何雨柱说:“何雨柱同志,你的情况我们了解了。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补充,你们靠自己手艺吃饭,方便群众生活,解决就业,是好事啊!区里现在也很重视这一块,正在研究一些扶持政策。”
他顿了顿,看了一眼拥挤的店面,意味深长地说:“至于你提到的困难,比如场地限制,确实是个现实问题。如果有合适的机遇,比如扩大经营规模,区里在可能的范围内,也会给予关注和支持的。当然,前提是合法合规,经营良好。”
这话说得含蓄,但何雨柱心里却掀起了波澜。
刘秘书长这话,是不是在暗示什么?难道扩张的事情,有门路?
送走刘秘书长和老王,何雨柱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马华和雨水也围过来,兴奋地讨论着。
“师父!听这意思,是不是上面要支持咱们扩大规模啊?”马华激动地说。
“哥,要是真能贷款,咱们是不是就能把隔壁租下来了?”雨水也满脸期待。
何雨柱比较冷静:“先别高兴太早。领导的话,是鼓励,但具体政策还没下来。
咱们得先把准备工作做扎实了。”
话虽这么说,但刘秘书长的到访,无疑给何雨柱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他意识到,自己的饭铺,或许不仅仅是个谋生的小买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了上面观察个体经济发展的一个“窗口”。
这既是压力,也是机遇。如果他能把饭铺经营得更好,甚至成功扩张,或许真能争取到一些政策上的倾斜。
这个念头,让何雨柱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责任感和动力。
他不再仅仅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而奋斗,他的努力,似乎也与某种更大的图景联系在了一起。
然而,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何雨柱深知,一旦他真的开始筹划扩张,必然会触动更多人的神经。
院里的阎埠贵、刘海中等人,绝不会坐视他顺利发展。
更大的规模,意味着更多的关注,也意味着更复杂的局面需要应对。
但这一次,何雨柱没有犹豫。
他看着眼前充满干劲的马华和雨水,看着这间承载了他太多心血和希望的小小饭铺,心中已然做出了决定。
扩张,必须进行下去。
要解决眼前的困难,更要抓住这个时代赋予的、可能稍纵即逝的契机。
他拿起那张画着布局图的纸,目光坚定。
下一步,就是要想办法,攻克资金这个最大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