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霞的离去,并未让陈文彬感到心灰。
反而有些开心。
无论林清霞怎么想的,在刚才那一刻,她确实动了心。
也许是酒精的缘故,也许是气氛烘托,更也有可能是一种生理反应。
但不管怎么...
林昭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行字,屏幕右下角的时间已经跳到了凌晨一点十七分。他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把文档保存好,顺手点开论坛页面,看到自己刚发的那条公告下面已经有三十多条回复。有人失望地说“还以为能看主角拍大片”,也有人认真留言:“日常文其实挺难得的,节奏稳就好”;更有几个ID熟悉的书迷老粉在底下刷着“首订安排”、“月票走起”。他看了一会儿,嘴角微微扬了扬,关掉网页,起身走到窗边拉开窗帘。
夜色下的港岛依旧灯火通明,维多利亚港的水面泛着碎金般的光。远处中环的摩天楼群像一排沉默的巨人伫立在雾气边缘,而铜锣湾方向则传来隐约的车流声和酒廊里的音乐片段。这是1984年的春天,这座城市正处在经济腾飞与文化爆发的前夜。电视里播着丽的映声的老剧重播,电台DJ用粤语夹杂英文介绍着新上榜的流行歌,街角音像店门口挂着谭咏麟、张国荣的海报,一切都在躁动地酝酿着一场巨变。
而他,林昭,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灵魂,在这个时空已经整整三个月了。
三个月前他还在深圳的出租屋里熬夜码字,为一本扑街到连广告费都收不回的小说焦头烂额。结果一场突如其来的高烧后,睁开眼就躺在了这间位于北角唐楼五楼的小公寓里。身份证上的出生年份是1962年,职业写着“自由撰稿人”,银行卡余额不足三百块,冰箱里只剩半盒豆腐和一瓶过期酱油??典型的落魄文青配置。
起初他以为是梦,直到连续几天都能准确预测《明报》副刊的连载内容、电台排行榜的冠军歌曲,甚至某位影星即将爆出的婚变新闻,他才不得不接受现实:自己真的穿越了,而且附身在一个同名同姓但毫无背景的底层写手身上。
更离谱的是,这具身体原主居然也在写小说,题材还是灵异志怪类,在一家叫《奇谈周刊》的杂志上连载一篇名为《阴山鬼事录》的作品。可惜反响平平,每期稿费不过百来块,勉强够交房租。
林昭没得选。为了活下去,他只能接过这支笔,继续写下去。
但他写的,不再是原主那种粗制滥造的乡野怪谈,而是从记忆深处挖出来的经典??《鬼吹灯》。
当然不能照搬。八十年代的读者还没接触过这种融合考古、民俗与冒险的小说类型,直接搬出来恐怕没人看得懂。所以他做了大量本土化处理:把内蒙古草原换成南洋雨林,将摸金校尉改为战后赴东南亚寻宝的退伍军人,加入粤语俚语、风水罗盘、客家巫术等元素,甚至连主角名字都改成了阿强和老陈,听起来更像是本地草根出身的人物。
第一篇《龙岭迷窟》改编成《南洋诡洞》发表出去时,编辑老周还皱着眉头问他:“你这不是灵异故事吧?怎么搞得像冒险小说?”林昭只笑着说:“试试新风格。”没想到两周后读者来信如雪片般飞来,有说“看得半夜不敢关灯”的,也有追问“下一期什么时候出”的。销量直接翻了一倍。
老周一拍大腿:“你小子藏私啊!早该这么写嘛!”
于是这才有了现在这部即将上架的新书??《南洋诡洞?续篇》,平台定名为《幽冥之路》。
明天中午十二点正式上线电子版,同步开启订阅。虽然只是个小众网站的合作项目,但对于1984年的港岛来说,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尝试。网络尚未普及,绝大多数人仍习惯纸质阅读,但这家名叫“星辰在线”的新兴平台却率先推出了付费电子书服务,主打年轻群体和海外华侨市场。林昭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稿,没想到对方不仅全款买断首发权,还承诺给予首页推荐资源。
“只要数据不错,后续可以考虑影视联动。”签约那天,平台负责人李维这样说道。
林昭当时没敢接话。影视?现在连剧本都没人看得上他的东西。TVB每年生产的电视剧几十部,电影公司更是牢牢掌握在邵氏、嘉禾手里,新人编剧想进圈子难如登天。更何况,《鬼吹灯》这类题材,真拍出来怕是会被电检处剪得面目全非。
可就在昨天晚上,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林先生,我是嘉辉影业的制片助理陈志文。我们老板看了您在《奇谈周刊》上的《南洋诡洞》,觉得很有意思……有没有兴趣聊聊改编的事?”
林昭握着听筒的手差点抖了一下。
嘉辉影业?那不是最近靠着一部黑帮动作片杀出重围的新公司吗?幕后老板据说是澳门赌王身边的人,资金雄厚,作风激进,专挑主流不屑拍的题材下手。去年一部《街头煞星》票房黑马,让业内刮目相看。
“你们……想拍这部电影?”他小心翼翼地问。
“暂时还不敢说‘电影’。”那边语气诚恳,“但我们有个‘午夜档’计划,专门做低成本惊悚片,主打周末通宵场。预算不高,大概一百万左右,周期一个月。如果您愿意授权剧本,我们可以给您三万块买断费,署名编剧,另外加百分之五的票房分成。”
三万块!相当于林昭不吃不喝写五年杂志稿才能赚到的钱!
他几乎是立刻答应了下来,并约定第二天下午两点在尖沙咀的咖啡馆见面详谈。
而现在,距离那个决定命运的会面只剩下十几个小时。
林昭站在窗前,望着远处霓虹闪烁的天际线,心中翻涌不止。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可能彻底改变他在这个时代生存轨迹的机会。但如果失败呢?如果他们把《南洋诡洞》拍成一部廉价恐怖片,充斥着JumpScare和裸露镜头,最后沦为录像厅角落的滞销带呢?
他不愿看到自己用心重构的世界被糟蹋。
所以,他必须参与进去,哪怕只是一个顾问的身份。
想到这里,他转身回到书桌前,打开抽屉翻出一本黑色笔记本。那是他这三个月来整理的全部资料:人物设定、地理考据、民俗禁忌、机关设计图……甚至还有一份详细的分镜草稿,是他根据记忆中的电影节奏一笔一画画出来的。
他翻开其中一页,上面写着:
【核心理念】
本故事并非单纯吓人,而是通过探险揭示人性贪欲与古老文明的对抗。
恐惧来源于未知,而非血腥。
建议采用实拍+微缩模型结合的方式营造神秘氛围,避免过度依赖化妆特效。
配乐应以南洋民族乐器为主,辅以低频环境音增强压迫感。
最重要的一点:绝不可加入现代枪战或警匪追缉桥段,破坏整体基调!
他盯着这些字看了许久,终于提笔在下方添了一句:
“若无法保证艺术完整性,则宁可放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