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有刘妈妈和周妈妈在大娘子身边随时提点,才没叫大娘子被康家姨夫和那个又蠢又毒的外甥女给哄骗了去。
好歹看住了康姨妈的嫁妆,等来了王家老太太和王家大舅舅进京。
有了真正娘家人出面,王大娘子也就不方便再多插手,便不再日夜派人在姐姐生前的院子守着,只到了日子带着家人上门吊唁。
尽管不再天天去康家,可那边的消息却从来没有断过。
如兰就听刘妈妈他们说,王老夫人对康姨母的嫁妆被花去许多心生不满,强逼着康家把康姨妈生下的嫡子送去书院读书。
然后又把康姨妈所剩的嫁妆一分为三,一份给康姨妈的嫡子继承,剩下两份给两个女儿当做嫁妆。
至于三个孩子的亲事,当然要等出了康姨妈的孝期再提。
作为外家,能给三个孩子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可以了。至于三个孩子的未来,只能看他们自己能不能立起来了。
只不过那是别人家的事,盛家的日子还是要继续过。
盛紘虽然在如兰的托举下,一下子从个七品小官成了正四品的京官。可是他第一天上朝,就亲眼见证朝廷上那些相公如何逼迫官家过继宗氏子嗣,双方吵的脸红脖子粗的,直接把壮志满满的盛紘给吓的又缩回了头。
此时盛紘已经下定决心,不说将来尸位素餐,至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再说有白叠子的功劳在身,谁也不会找他的麻烦。
打算好提前过退休生活的盛紘,回到家里对如兰这个女儿态度,可比从前好了许多。至少如兰偶尔还能从他手里接到一两样体己好东西,以前可从来没有见过的。
其实如兰的这份功劳,除了给自己带来不少的好处,就连出嫁的华兰也沾上了妹妹的光。
先不说华兰出嫁之前,如兰就偷偷给她喂了一颗生子丹,就叫华兰一进门就来了个坐床喜,直接生了个大胖小子。
有了儿子傍身,华兰一点儿也没沾手袁家的管家权,更没有贴补嫁妆养他们一大家子。之前是除了受点婆婆和大嫂的闲气之外,其他倒也没有什么。
等妹妹立功受封、父亲升官一家子进京,虽然婆婆还是偏着大房,可再也不敢明目张胆搓磨这个儿媳。就连被婆婆强硬抱走的儿子,这会儿都回她自己的院子了。
所以现在的华兰,对如兰这个亲妹妹可是比原着里边儿要亲近的多。每每带着孩子回娘家,袁家那边都不敢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