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收到美国寄回来的模型和资料、书籍之前,家里三个孩子就已经跟着京城大学教授们自学大学数学物理知识。
自从收到那些东西,三个孩子更是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向京城那几位教授们请教的问题也是越来越深奥。只是岛上的人不知道,孩子们搞的图纸以及提出的问题,已经引起那些教授们的注意。
直到有一天,老丁接到京城打来的电话,说京城的大学决定特招他们家的三个孩子提前进大学,跟着教授们继续学习研究。
“这是好事儿。”两口子在家里商量这个事儿,老丁先表明了态度,“咱们孩子长了那脑子瓜又爱学,如今有了这个机会,咱就叫孩子们去。总比在岛上,这么耽误孩子强。”
秀娥也是跟着叹了口气,说:“道理我都懂,也知道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个好机会。可是咱们家孩子也太小了,就让他们这么早离开家去大学,我怕他们照顾不好自己。”
确实孩子太小,最大的也才十三岁,最小的也就九岁。别说秀娥这个亲娘,就是他这个当爹的心里也是不舍。
可是这个年代,全国人民从上到下都是一心为国奉献。何况老丁这个现役军人,心里更加是这个想法。所以在他看来,既然国家需要,哪怕他们做父母的再怎么不舍得,也要送孩子去学习。
不等他再开口劝说,秀娥先开了口,“先不说咱们怎么想,咱得先问问孩子们的意思。要是孩子们不乐意离开家里,咱们可以跟上头反应,看能不能把入学时间再拖两年。”
倒也是个好办法,两口子一商量就把孩子们从屋子里叫了出来。
本以为孩子还小离不开父母,结果谁知道,仨孩子一听说能直接进大学,还能每天跟着教授们学习,马上答应下来。
“你们可想好了,”被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样子弄得愣怔的秀娥忍不住问,“现在是叫你们直接离开家里,只能靠你们自己照顾自己的吃饭穿衣。还有你们要是去了,除非放假回家,不然可看不见我和你爸。”
三孩子虽然对不能见到爸妈有点不舍得,可到底求知的欲望占了上风,最后还是决定要去京城上学。
既然决定好,那就得安排接下来的事情。
老丁负责跟京城的学校还有老领导联系,一方面跟学校确认孩子们入学的时间,还有平时吃饭住宿的安排。幸好学校知道孩子们的情况,答应给仨孩子单独安排一间宿舍让他们住一起,还说有老师也会关照孩子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就是拜托京城的老领导,请他帮忙找人照看一下孩子。
秀娥则负责给孩子们收拾行李。
其实老丁的老领导听说孩子们这么出息,早就高兴的把孩子们被褥枕头、脸盆、饭盒、牙刷、毛巾之类的生活用品的准备工作给包揽过去。说是大老远的,就不叫孩子们背那么多东西了。
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不用准备,可是一些吃食还有钱票却不能少。当然给学校那些教授们,还有给老丁那些领导战友们送的海岛特产也不能少。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秀娥几乎把相熟的老乡家走了个遍,就是为了多换一些上等的干货。
晒干的海带、紫菜、海参、鲍鱼、对虾还有鱼和各种贝类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真的是一麻袋一麻袋的往家里搬。
他们家这么大的动静,孩子们被京城的大学特招的消息自然也在岛上传开。
老丁部队的战友和大院的家属们是如何羡慕暂且不说,就连岛上的老乡们都在传说,“王院长自己医术厉害,她生下的孩子也一样厉害。不然怎么她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被京城的大学给特招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