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是个很残酷的事情,在古代,除非是走投无路,不然老百姓绝对不会参军。很多的网络小说,笔者把战场刻画的过于简单,完全不了解真实的战场多血腥。
甚至主角是天选之人,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犹入无人之境,弹指间樯橹灰飞烟灭,凭借军功拜将封侯。好像当兵打仗是底层百姓翻身的捷径。但真实历史可没那么浪漫。冷兵器时代,底层兵卒上战场,绝大多数是拿命去填,没有所谓的立功封侯,更多的是血泪与枯骨。
别看穿越小说写得热血澎湃,说什么“保家卫国、男儿当战”,但真实情况是,古代底层兵卒绝大多数是被征发、被迫应役的。比如汉代“徭役兵制”,成年男子必须服兵役两年;唐代府兵轮番上阵,还得自备干粮、兵器。
战场上拼杀,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因为不去就要受罚,甚至株连家人。宋代王安石就说过:“兵者,国家不祥之器,百姓苦其役。”兵卒上战场,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什么梦想,而是被命运裹挟。
古代冷兵器战场,兵卒真的是“命比草贱”。咱举几个例子: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曹操号称20万兵马,战后统计,仅曹营兵卒伤亡就超七成。大部分阵亡兵卒连尸首都找不回来。
——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李光弼镇守太原时募兵十万,战后活下来不足三万。
——明初朱棣北伐时,每次出征二三十万人,回营时能有一半都算奇迹。
这还只是大战的数据,地方边防小冲突、剿匪、征蛮,死的人不计其数,连个名册都不会留名。底层兵卒,说白了就是耗材。
一战封侯?别做梦了。
古代打仗封侯,真不是底层兵卒的剧本。你想封侯,得是将门之后、功勋世家、手握重兵的将领。普通兵卒就算立了功,也就是赏几匹布、几斤酒,顶多给个“义勇军”的小旗子。《三国志》里记载,张辽部下有士卒斩杀敌将,曹操也不过赏赐酒肉、给点银钱。封侯?将军都难,兵卒更别提了。
底层兵卒想靠战功往上爬,比登天还难。第一,你要活下来,冷兵器时代拼杀,伤病致死率极高;第二,你得有人举荐,战场上单靠个人勇猛很难被看到;第三,就算升了,最多提个小队长、什长,离将军、侯爷远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