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1章 闭关锁国只是你以为的

第1章 闭关锁国只是你以为的(1 / 2)

一提到古代中国,不少穿越小说和影视剧里都爱渲染一种画面:国门紧闭、自诩天朝上国、鄙视洋人、拒绝一切海外贸易,主角一穿越,就靠点现代海贸常识或者简单搞点对外通商,就能立刻富国强兵、独步天下。仿佛古人都是目光短浅、夜郎自大,不懂做生意,不知对外开放。

可事实上,这种“闭关锁国”的印象更多是误读,甚至是近代以后被放大、夸张的结果。真正的历史远比你想象的复杂和开放。我们来慢慢说说。

首先,所谓“闭关锁国”真正的成型,其实主要是在清朝中后期,尤其是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对外贸易的高度控制。比如乾隆年间出台“一口通商”,限定广州为唯一合法对外通商口岸。这确实带来了某种程度的闭关效果。

但在这之前呢?中国历代王朝的对外贸易基本上都是开放的,甚至可以说,许多朝代的财政和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对外贸易:

汉代: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中原丝绸、漆器、铁器远销西域、波斯、罗马;西域的葡萄、胡麻、苜蓿、石榴传入中国。汉武帝时海上贸易也开始萌芽。

唐代:广州、泉州、扬州、交州(今越南北部)等地是国际大港,阿拉伯、波斯、东南亚商人云集,大唐的开放程度远超想象。唐朝对外贸易税收甚至是国库的重要收入来源。

宋代:号称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泉州、明州(今宁波)、广州等地港口商船云集,出口瓷器、茶叶、丝绸;进口香料、珠宝、犀角、象牙、药材。宋政府甚至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元代:忽必烈鼓励海外贸易,大批波斯、阿拉伯、意大利等商人来到中国,马可波罗就是这个时期的见证者。

明初:郑和七下西洋,声势浩大,不光是“宣扬国威”,实际上也带有重要贸易目的。虽然明中后期因为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有所收紧,但私下走私、民间贸易一直存在,东南沿海的走私贸易相当活跃。

一句话概括:除了清中后期,绝大多数王朝对外贸易是开放的,闭关锁国只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策,而非历史常态。

其次,贸易管控≠闭关锁国,国家从未真封死国门。

很多穿越小说爱写主角大搞海外贸易,一副自己发现新大陆、天下人皆不知海外生财之道的样子。其实古人对海外贸易从来不陌生。朝廷也许会对贸易进行一定管理(防止海盗、控制税收、维持地方治安),但这和闭关锁国完全是两回事。

举个例子,明朝虽有“海禁”,但从未真正杜绝海外往来:

官方依然派遣使团、接受朝贡,朝贡贸易就是一条对外经济大通道。

民间走私盛行,福建、浙江、广东等地商人照样跟东南亚、日本、琉球、南洋群岛做生意。

最新小说: 强嫁权臣捂不热,我换夫你慌啥? 被迫赐婚,糙汉王爷将她宠上天 全员疯批:成了偏执前夫的白月光 将军府的嫡女不好惹 渣夫假死换妻?资本家娇女转身嫁军少 空间通三界,小农女带飞全家 好难啊,快穿拯救病娇男主 斗罗叶骨衣:穿回过去,还称帝? 掏空家底,资本家少奶奶下乡了 扮猪吃虎?冲喜后病弱首辅折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