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华夏一统就是中国人的惯性思想。但是能做到的没有几个人,这完全就是气运加身的人才能做到的事情。有些皇帝比如汉武帝这种,贡献很大,但是未必能在乱世统一中国。基本上就是大一统朝代的开国者才能做到这点。这样算的话,完成统一中国的也就寥寥数人。
说起“天下归心”这四个字,听上去真是顺耳,仿佛只要有个仁君出现,百姓就会齐声称颂,各路诸侯立马放下兵刃,一起拥戴新天子。然而,翻开真实的历史,统一从来不是一句“天下归心”那么简单。统一背后,是刀兵、是计谋、是岁月的拉锯,是无数人命与财富的消耗,远比任何剧本写得都要艰难。
大家想想,一个天下,幅员辽阔,山川险阻无数,多少地方豪强、多少军阀割据,凭什么因为某个人喊了几句仁义口号、打了几场胜仗,所有人就会放下私心,心甘情愿把权力交出去?这要是真的这么简单,历史哪来的那么多腥风血雨?
首先,我们要明白,所谓“天下”,不是地图上的一块大饼,也不是任人划分的棋盘。天下是由千千万万的利益集团、军阀、豪族、宗室、地方官僚和百姓构成的。每一个地方的统治者、地主阶层,都在自己的小地盘上经营多年,积累了人脉、财富和武装力量。
他们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利益,心甘情愿把权力交出来?哪怕对方打出“仁义”的旗号,喊得震天响,也不等于自己把地盘双手奉上。所谓“仁义”,在动乱年代往往只是喊给百姓听的口号,真要让割据势力投降,拼的依旧是实力。
以三国为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的就是“正统”名义,但这没能让孙权、刘备放下武器。吴、蜀两国的统治者,哪一个不想守住自己的江山社稷?天下归心的口号喊了几十年,依旧打得你死我活。最后统一三国的晋武帝,也不是靠一纸诏书,而是靠数十年积累下来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布局。
而且统一的“剧本”,从来不受控。
很多人幻想历史可以按剧本走,主角登场,几次大战之后,群雄归顺。然而真实的历史往往充满不确定性。一个小小的意外,就足以让统一大业延后几十年甚至彻底失败。
举个例子,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秦国曾多次遇到意外挫折:白起被逼自杀,秦国军机受挫;长平之战后虽然重创赵国,但赵国顽强支撑十多年。齐国偏安东海,最后靠的是六国已经元气耗尽、孤立无援。秦国自己也是一边打仗,一边忍受国内的反对声音和沉重的财政压力。统一六国,是连年征战、几代人努力的结果,不是靠一个“统一剧情”就能轻易完成。
东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拓跋魏、南方的刘宋,谁不想一统天下?可战争打几十年、上百年,天下依旧分裂。到了隋文帝杨坚登基时,北方已经经过长期战争的“筛选”,地方割据势力衰弱,中央集权力量才能重新集中,统一才终于水到渠成。这哪里是简单的“写好剧本”,哪里是靠个人意志就能推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