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舟击浪
咸亨三年暮春,渭水码头的晨雾还没散尽,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就打破了宁静。林墨提着工具箱,快步穿过码头上的人群,目光紧紧锁定在不远处那艘正在建造的大船——“秦瀚号”。作为秦国最顶尖的造船工匠,他奉命主持这艘远洋海船的建造,这不仅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更是秦国航海事业的重要一步。
“林匠师,您可算来了!”负责监工的官吏赵忠迎了上来,脸上带着几分焦急,“昨晚下了场小雨,船身的木材有些受潮,您快看看要不要紧。”
林墨点点头,快步登上搭建船只的脚手架,伸手摸了摸船身的木材。他眉头微蹙,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小刀,轻轻在木材上划了一下,仔细观察着木屑的颜色。“还好,只是表面受潮,内部没有问题。”他松了口气,转身对赵忠说,“让人赶紧用干燥的麻布把表面擦干,再在周围架起炭火盆,保持空气干燥,避免木材进一步受潮。”
赵忠连忙吩咐手下人去办,林墨则继续在船上检查。“秦瀚号”的船体比以往的近海船只大了近一倍,船身采用了双层结构,外层木材厚实坚固,内层则铺设了一层防水的桐油布,这种设计能有效抵御海浪的冲击,防止海水渗入船舱。船底的形状也经过了改良,不再是以往的平底,而是采用了弧形设计,这样不仅能减少航行时的阻力,还能让船只在风浪中更加稳定。
“匠师,船舵的安装遇到了点问题。”一名年轻工匠跑了过来,脸上满是困惑,“按照您设计的图纸,船舵比以前大了不少,安装起来特别费力,而且我们担心这么大的船舵,在航行时不好操控。”
林墨跟着年轻工匠来到船尾,看着那巨大的船舵,陷入了沉思。这艘“秦瀚号”是为远洋航行设计的,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的海况,船舵的大小和操控性至关重要。他之前设计的船舵虽然能提供更大的转向力,但确实在安装和操控上存在问题。
“这样,”林墨突然眼前一亮,“我们在船舵的转轴处加装一组齿轮,通过齿轮传动来控制船舵的转动。这样既能减小操控时的力量,又能让船舵的转向更加精准。”他一边说,一边在地上用木炭画出齿轮的结构和传动方式。
年轻工匠看着地上的图纸,恍然大悟:“匠师,您这个办法太好了!这样一来,不仅安装方便了,操控起来也省力多了。”
林墨笑了笑,拍了拍年轻工匠的肩膀:“造船讲究的就是不断改进,遇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只有这样,我们造出来的船才能经得起大海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