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抓起电话,"通知田国富同志过来,我们需要制定内部清查方案。"
祁同伟点点头。
小周带回的消息比数据更震撼:某供应商直言 "不配合潜规则,就别想在汉东接项目",甚至有公司因报价太低被列入 "黑名单"。
这些话像重锤,敲碎了他对采购问题的最初判断 —— 这不是个别贪官的贪腐,而是整个供应链的系统性腐败。
田国富进门时,手中握着一份《汉东政法采购供应商黑名单》。
"沙书记,祁书记," 他推了推眼镜,"据说这份名单上的 37 家企业,都是因 ' 报价异常低价 ' 被财政厅拉黑的。"
沙瑞金扫过名单,目光在 "北京华宇科技" 条目上停留 —— 这家企业曾以 600 万报价参与省法院电子签章招标,最终因 "技术不达标" 废标,而中标方 "汉东世纪" 报价 1200 万。
"从黑名单查起," 他敲了敲桌面,"重点查废标重招、单一来源采购项目的决策流程。"
田国富翻开笔记本:"纪委已经锁定三个关键环节:装备处的参数设定、财政厅的预算审核、评标专家的组成。"
"小周走访时,有供应商提到 ' 陪标费 '。"
祁同伟补充道,"他们说每次投标都要交 10% 的报价作为 ' 市场管理费 ',否则标书中的技术参数就会被暗中修改。"
凌晨一点,祁同伟在办公室对照《全国政法装备价格库》,发现更惊人的规律:所有高价采购项目,都伴随着 "指定品牌独家代理 "等排他性条款。
小周抱着新整理的录音资料进来:" 书记,这是我和某供应商的谈话录音,对方说 ' 汉东的采购价要是和外面一样,领导怎么拿返点?'"
录音里的方言带着滨海口音:"一台执法记录仪市场价 800,政府采购就得 3000,多出的 2200,500 给装备处,500 给财政厅,剩下的 1200 大家分......"
祁同伟按下暂停键,目光落在 "吕州山区监控工程" 的中标通知书上。
所谓的 "中标单位" 其实是本地一家贸易公司,根本没有安防施工资质。他忽然想起在基层调研时,民警们对新设备的期待 —— 他们不知道,每台高价采购的设备背后,都沾着老百姓的血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