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祸鳖缘】——
在四川藩司衙门里,张宝南大人的母亲是出了名的“鳖羹迷”。每逢厨灶飘香,她最盼着那碗浓白鲜美的鳖臛端上桌,连吃三碗都不嫌腻。这日,厨房新来的王厨子运气爆棚,从锦江里网住一只锅盖大的老鳖,背甲上青苔斑驳,四只爪子蹬得案板“咚咚”响,仿佛知道大祸临头。
王厨子抄起菜刀,刀刃寒光一闪,老鳖的脑袋“噗”地滚落。就在众人松口气时,诡异的一幕发生了——只见鳖颈处突然拱起个小包,“啵”地裂开,钻出个四五寸高的小人!那小人头顶黄帽歪歪扭扭,蓝褶衣随着跑动簌簌抖动,红腰带系得松垮垮,黑靴子还沾着疑似鳖血的暗红痕迹。它绕着鳖尸蹦跳如猴,绿豆大的眼睛滴溜溜乱转,尖细的嗓音发出“叽叽”怪叫。
王厨子“嗷”一嗓子瘫在地上,打翻的油壶在青砖上画出蜿蜒的油渍。几个胆大的小厮举着烛台凑近,小人却“嗖”地钻进鳖腹,再剖开时,它正蜷缩在肝脏旁,四肢僵直,嘴角还挂着诡异的笑纹。消息很快惊动后院,先祖母带着年幼的先母赶来,主仆们围在铜盆边,就着摇曳的烛光,瞧那小人五官清晰得可怕:鼻梁高挺如削,薄唇紧抿,指甲盖大小的手掌还攥着根草茎,真像从《职贡图》里蹦出来的异域小人。
教书先生岑生挤到前排,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溜圆:“这是传说中的鳖宝!若活取植入手臂,它会顺着血脉游走,但凡地下三尺有金银,皮肤就会发烫。只是……”他压低声音,“得用人血养着,血尽人亡,子孙再剖臂传承,便能富过三代!”这话如同一颗炸雷,王厨子“哇”地哭出声,抄起擀面杖就往自己脸上招呼:“让你手贱!让你手贱!”
外祖母曹太夫人闻讯赶来,望着满地打滚的厨子,用帕子掩唇轻笑:“要我说,拿命换钱的法子多了去了。当年你张舅舅赌红了眼,把传家玉佩都押上……”话没说完,厨子突然僵住,盯着自己手臂喃喃自语,仿佛已经看见金银珠宝在土里发光。谁也没想到,这执念竟成了他的催命符——此后半年,王厨子总对着菜刀发呆,嘴里念叨着“早知道”,最终在某个月圆之夜,攥着半块鳖甲,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世。
【心诵经声】——
明末崇祯年间,景城郊外有座破庙,红墙剥落,蛛网垂门,檐角铜铃在夜风中发出幽咽的声响。庙中住着个僧人,自称孤树,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也无人听过他的俗名。他每日粗茶淡饭,在残碑断柱间清扫落叶,于蛛网遍布的佛堂中焚香诵经,宛如与尘世隔绝的隐士。我的先高祖厚斋公偶然路过,见他清瘦身影与古寺融为一体,心生敬意,便赠了一首诗,自此与他结下一段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