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辨异】——
乾隆年间,文人董曲江进京游历,为节省盘缠,与一位相识却并非深交的友人合租宅院。那友人整日周旋于权贵之间,忙着攀附富贵,大多时候都在外留宿。而董曲江偏爱清静,常常独自在书房休憩。
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书房里便会传出细碎声响。有时是书页翻动的“簌簌”声,有时是器物被轻轻摩挲的“铮铮”声。董曲江早闻京城多狐仙出没,倒也不以为意,甚至觉得这是与灵物共处的别样雅趣。一日,他将尚未完成的诗稿留在案头,夜里竟隐隐听见有人低声吟诵推敲,他开口询问,却无人应答。待晨光微露,他发现诗稿上已被红笔仔细圈点出几句,修改之处精妙绝伦,令他拍案叫绝。此后,他多次尝试与这位“隐士”交流,对方却始终保持神秘,不再回应。
更有趣的是,每当友人归来过夜,整座宅院便寂静无声。友人不明就里,反倒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天生富贵相,连狐仙鬼魅都不敢近身侵扰。
直到有一天,日照才子李庆子前来借宿。酒足饭饱后,董曲江与友人早早安歇。李庆子趁着月色,在空荡荡的庭院中散步。夜色如水,树影婆娑,忽见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翁,带着个伶俐的童子立于老槐树下。李庆子心中一凛,立刻明白眼前二人定是狐仙,便悄悄躲在假山后,屏息凝神地观察。
童子冻得瑟瑟发抖,小声说道:“爷爷,夜里寒气太重,咱们回屋吧。”老翁却轻轻摇头,目光望向友人居住的房间,语气里满是嫌弃:“董先生同室倒不碍事,只是那位客人满身俗气,叫人如何忍受?宁可在这凄风冷月里多待一会儿。”
后来,李庆子不慎将这番话透露给其他朋友,很快便传到了友人耳中。友人顿时恼羞成怒,将李庆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此后,他暗中使绊子,四处散布谣言,排挤打压李庆子。可怜李庆子无端遭祸,在京城再无立足之地,最终只能背着书箱,灰溜溜地踏上返乡之路。而这场因狐仙评鉴而起的风波,也成了京城文人圈里茶余饭后的谈资,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