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办公室门口,手里拿着一杯刚泡好的茶,望着远处忙碌的车间。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在他的脸上投下斑驳光影,像是某种无声的鼓励。
昨天他还在为负面评价焦头烂额,今天就得开始策划下一阶段的品牌活动了。
“人不能老盯着裂痕看,得往前走。”他喃喃自语,转身走进办公室,桌上已经摆好了会议资料。
王莉和小王已经坐在那儿等他了,手里各自拿着笔记本,神情认真中带着点兴奋。
“准备好了?”刘好仃笑着问。
“嗯!”王莉点头,“我们都把上次的客户反馈整理成关键词了,这次活动的主题方向应该能更有针对性。”
小王也补充道:“而且我们还收集了一些其他品牌做过的成功案例,可以参考一下。”
刘好仃满意地点点头,翻开会议议程:“那咱们就从主题开始聊起吧。这次活动不是为了热闹,而是为了让客户记住我们、信任我们。”
会议室里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市场部的小张第一个发言,提出了一个关于“玻璃与生活美学”的创意,说要打造一个沉浸式艺术展,用玻璃装置呈现不同场景的生活空间。
“听起来不错,但咱们预算有限,这种展览成本太高。”王莉翻着方案摇头,“而且我们的客户群体更多是B端用户,不是纯粹的消费者。”
设计组的小李则担心视觉呈现的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布置,可能体现不出品牌调性;但如果太复杂,时间又不够。”
刘好仃听着大家的意见,没有急着下结论,而是翻出品牌定位文件,投影到屏幕上:“这是咱们品牌的初心——‘让玻璃不止于实用,更成为生活的温度’。不管什么形式,都得围绕这个核心来。”
他顿了顿,笑着说:“我们要做的,不是炫技,而是让人感受到诚意。”
这句话一出,会议室里的氛围轻松了不少,大家也开始重新审视各自的提案。
经过一番讨论,三个初步方案浮出水面:
“透明的温度”主题展厅:以玻璃为媒介,展示产品在不同生活场景中的应用,配合客户故事视频。
“玻璃工坊体验日”:邀请重点客户参观工厂,亲手参与玻璃制作过程,增强互动感。
“玻璃与未来”科技论坛:联合行业专家探讨玻璃材料的创新应用,提升品牌形象。
“这三个方案各有亮点。”刘好仃总结,“但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可行性。”
财务主管也在场,听完后皱眉:“第二个方案虽然互动性强,但接待成本太高;第三个需要请专家,预算也不低。”
刘好仃点头:“那我们就拆解优化。比如,体验日可以先做内部员工模拟测试,再分批次接待客户;科技论坛可以改为线上直播形式,节省场地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