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饰区旧町会馆的临时诊所,以一种近乎顽固的日常姿态融入了这片老旧社区的生活。
晨光熹微时,小林优子便会在门口挂起“橘屋诊所巡回服务点”的朴素木牌。
很快,穿着朴素、行动迟缓的老人,或带着些许小毛病的主妇,便陆续上门。
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老人常用的膏药贴气味,以及小林优子温和的询问声。
吴曜坐在靠窗的简易诊桌后。他穿着白大褂,神情专注而平和,听诊器搭在一位老妇人的胸口,指尖感受着那微弱却规律的心跳。
吴曜看起来就是一个尽职尽责、甚至有些过于安静的年轻辅助医师,但实际上对于医疗一窍不通。
尾形治则在一旁处理着更复杂的病例,态度沉稳,言语间带着医师特有的安抚力量。两人配合默契,将“社区医疗服务”的伪装演绎得天衣无缝。
在看诊的同时,吴曜的目光始终打量着店内的患者。在发现是教徒之后,吴曜就会熟练地打开电脑。
教徒往往在某个深夜,通过一部无法追踪的旧式手机或加密平板,被拉入一个名为“新芽园圃”的虚拟空间。
在这个虚拟聊天室里,并没有人说话,平静得好像一滩死水,就像是这些散落在外的底层教徒,平时根本没有存在感,只有当教派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作为牺牲品上战场。
因此吴曜也在暗地里编织着另一张网,利用巡诊间隙的“家访”或傍晚的短暂外出,吴曜会秘密约见那些登记过的A类教徒。
时间久了,吴曜便愈发的熟练,地点往往是僻静的公园长椅、河边无人处,甚至某个废弃仓库的角落。他的语气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重和不容置疑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