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当然。”黄蟹接过杯子,咕嘟咕嘟喝了一口,“不过说实话,刚才那一幕让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的活动虽然形式多样,但深度还是不够。”
“嗯?”小李疑惑地看着他。
“你看嘛,很多人其实不是反对参与,而是希望自己的文化能被真正理解和尊重。”黄蟹若有所思,“如果我们只是表面上搞点互动游戏,那就太浅了。”
小李点点头:“所以接下来怎么办?”
黄蟹放下杯子,眼神坚定:“调整活动内容。”
时间紧迫,距离下一波高潮环节只剩不到半小时。黄蟹立刻召集策划团队回到临时指挥中心——其实就是后台一间堆满道具的小屋。
“现在开会!”他一脚踹开门,大声宣布,“我要在十五分钟内看到调整方案,谁敢拖后腿,我就让他去跳广场舞!”
众人一听,立马进入战斗状态。
“老板,我觉得可以加一个小型文化讲座。”一名策划员举手发言,“邀请几位当地文化传承者,现场讲解他们文化的核心精神,让大家更深入理解。”
“不错不错。”黄蟹点头,“而且这种方式不会太枯燥,还能增加互动性。”
“另外,”另一位成员补充,“我们可以设立一个‘文化解说角’,每个展区都配上一位熟悉该地区文化的志愿者,随时解答疑问。”
“好主意!”黄蟹兴奋地一拍桌子,“再加上一些即兴表演或者传统技艺展示,就能让观众既看得懂、又记得住。”
讨论进行得如火如荼,一个个创意蹦出来,像爆米花一样噼里啪啦炸开。
最终,他们敲定了一套紧急调整方案:
新增“文化讲堂”,每小时一场,轮流讲解不同地区的核心文化理念;
设立“文化解说角”,由本地志愿者驻场答疑;
优化“文化盲盒”任务卡,允许参与者自定义挑战内容;
增加“文化体验工坊”,现场教授简单技艺,如雕刻、编织、舞蹈基础动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