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结束的铃声,如同战场上暂时休战的号角,让无数紧绷了两个半小时神经的考生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们或疲惫,或茫然,或带着几分考后的亢奋,纷纷涌出考场。
秦风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仿佛刚刚完成的不是一场决定命运的国之大考,而仅仅是一次随堂练习。他提前四十分钟交卷(将试卷放在桌角等待统一收取)并开始闭目养神的“壮举”,早已在同考场的考生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此刻更是成了他们议论的焦点。
“那个秦风,也太变态了吧?作文都能提前那么久写完?”
“谁知道呢,说不定是放弃治疗,随便写了几百字凑数呢?”一个酸溜溜的声音响起,显然是不相信有人能如此逆天。
“不可能!我坐他斜后方,瞄到几眼,那字写得跟印出来似的,而且看他那表情,投入得很,不像乱写的!”
“唉,学神的世界,我们凡人不懂啊……”
这些议论,秦风自然是听不见,也毫不在意。此刻,他正琢磨着中午是去吃碗牛肉拉面还是来份黄焖鸡米饭,毕竟,脑力劳动也是很消耗能量的。
然而,他留在考场的那份答卷,尤其是那篇占据了整整两大页作文纸,题为《星辰为引,跬步不休》的文章,却注定不会平凡。它就像一颗被暂时掩埋的绝世明珠,只待有缘人拂去尘埃,便会绽放出足以照亮整个时代的璀璨光芒。
让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这篇尚未被世人所知的“神作”。
高考作文题目“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它给予了考生广阔的发挥空间,但也极易陷入空洞说教或浅尝辄止的窠臼。
绝大多数考生,在面对这个题目时,脑海中浮现的无非是以下几种思路:
其一,个人励志型。将“仰望星空”理解为树立远大目标,将“脚踏实地”理解为刻苦学习、努力奋斗,最终落脚点无非是“我要考上好大学,实现人生梦想”之类的陈词滥调。文笔好点的,或许会引用几个名人名言,讲一两个感人故事,但内核依旧是小我层面的奋斗史。
其二,二元对立型。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视为一对矛盾,然后试图去论证哪个更重要,或者如何平衡二者。这种思辨,若无足够的阅历和逻辑支撑,很容易写得左右摇摆,观点模糊,甚至自相矛盾。
其三,诗意抒情型。通篇用华丽的辞藻描绘星空的美丽与神秘,再用朴素的语言赞美大地的厚重与踏实,情感倒是充沛,但往往缺乏思想的深度和逻辑的严谨,更像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而非一篇有力的议论文。
这些,都是普通高中生在有限的认知和阅历下,所能达到的普遍水准。写得好的,或许能得个不错的分数,但要说“惊艳”,要说“格局”,那还差得远。
然而,秦风的《星辰为引,跬步不休》,却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气象。
立意之高远,远超同侪
“星辰为引,跬步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