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九月。秋老虎的余威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依旧裹挟着一丝燥热。
国家奥林匹克科学人才高级研修与集训基地的核心竞赛大厅,此刻却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寒冰所笼罩,气氛肃杀,落针可闻。
这里,便是万众瞩目的——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最终决赛战场!
能够从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数以百万计的优秀高中生中,经过层层选拔,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踏入这座代表着华夏中学生数学最高荣誉殿堂的,仅仅只有不到三百名幸运儿。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各自省市的“天之骄子”,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数学奇才”,是同学心目中“学神”一般的存在。他们习惯了鲜花与掌声,习惯了用碾压性的优势去征服一道道难题,习惯了……站在金字塔的顶端,俯瞰众生。
但此刻,当他们汇聚于此,面对着来自全国最顶尖的对手,以及……那份据说是由国家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几位泰斗级元老,联合十几位国际知名大学的数学系教授,耗费了数月心血,精心命制而成的,号称“史上最难,没有之一”的决赛试卷时,他们那颗平日里因为充满了“智慧”和“自信”而显得有些“高傲”的心脏,也不由自主地,如同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攥住一般,“怦怦怦”地疯狂跳动起来,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竞赛大厅内,光线明亮得有些刺眼。一排排崭新的考试桌椅,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一般,整齐划一,庄严肃穆。每一个座位上,都摆放着统一发放的考试文具——两支特制的2B铅笔,一块洁白的橡皮,一把透明的直尺,以及……几张厚厚的,散发着油墨清香的空白草稿纸。
主席台上,几位神情严肃,不怒自威,一看就是“久经沙场,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国字号竞赛总教练和主考官们,正襟危坐,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不时地扫过台下那一张张略显稚嫩,却又充满了紧张与期待的年轻脸庞。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了“极度亢奋”、“集体打了鸡血”、“学霸气场全开”、“山雨欲来风满楼”、以及……呃,一丝丝因为过度紧张而产生的,难以名状的“汗臭味”和“荷尔蒙气息”的复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