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0日(晴) 郑东新区工地 / 图纸上的陷阱
清晨六点,我还坐在资料室,眼皮像灌了铅。电脑屏幕亮着,咖啡渣已经泡了两遍,身后的打印机还在咔哒咔哒地吐纸。
最后一页夜班报告终于打完。我把纸叠好,签上名,一共十五页。时间压得死死的,必须七点交给杨工,由他转交项目经理,再上交甲方。
刚合上文件袋,背后的门响了。杨工走进来,夹着外套,眉头紧锁。
“你通宵了?”他看着我手边那一摞资料,声音低哑。
我点点头。
“好,有责任心。”他轻轻拍了下我肩膀,接过袋子,“报告我拿去交,回去眯一会儿。今天白天不用你跑现场了,下午之前把昨晚那份电缆隐患图标出来,带上编号,发我邮箱。”
“哪一处?”
“十三层西北角,主干电缆穿墙处裸露,不合规范。”他说,“我看你昨晚拍了,照片不错。”
我一怔:“你怎么知道我拍了那一处?”
杨工回头看了我一眼,笑了笑:“你拍的比现场经理还细,你以为没人看?”
我愣了几秒,忽然有些不好意思。
中午一点,我窝在资料室打图纸,重新标注十三层电缆线路。图纸是上个月的版本,但我发现一些走线和现场实际完全对不上。尤其西北角那一段,图纸上标的是“临电过渡口”,可现场分明早已埋了主电缆。
这不是普通的失误,而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我找出之前几次图纸更新记录,对照发现:自七月中旬以来,技术部没有正式发布过现场调整说明,所有电缆改线均为口头通知,施工日志上没有留痕。
我把这个发现写在了补充说明上,同时附上手绘草图和照片。
晚上七点,杨工来找我,他手里拿着那份我刚整理完的“补充记录”,眼里多了些认真。
“这谁教你的?”
“没人教,就是对不上,我就比着画了。”我说。
他点点头:“这份东西,今晚跟我一起去会议。”
晚上八点,项目部临时夜会,除了安全员、技术员,还有几个施工方代表。会议刚开始,现场技术负责人张工便对昨晚检查提出了质疑:“咱这项目不至于搞得这么细吧?一根线裸露就要全停?”
杨工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把我叫过去,放出我做的那份图。
我站在大家面前,简要讲解:“这是昨晚我们巡查后整理的安全电缆排布图,西北角三号线处裸露,无绝缘包覆,穿墙未设防护套。根据《施工用电规范》第8.3条,不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