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大哥,我们这样打磨身体,不用学习军中武艺吗?”
也只有朱棣才会这样称呼唐仨仁,而且也只有唐仨仁才会认真的回答他朱棣的一些问题,朱标不会,朱棣的父皇朱元璋更加不会。
唐仨仁闻言,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不可测的智慧。
“武艺固然重要,但身体是基础。没有强健的体魄,再高深的武艺也难以发挥到极致。你们现在所做的,就是在打基础,磨练意志,强健体魄。只有这样,将来在战场上,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而且,你们将来所用的武器,与平常的刀枪,不一样....”
长刀什么的肯定要配备,火器这东西核心是火药,而唐仨仁已经将大明的火药已经改良了许多,为了更配套火药,那些火枪什么的肯定是要更新换代的。
算算时间,这个时期的大明已经有了发射子窠的突火枪,这是滑膛枪的祖宗,滑膛枪就是枪管内无膛线的枪械。后面出现并使用几个世纪的火门枪、火绳枪、燧发枪和击发枪多系前装滑膛枪,现代滑膛枪多系后装滑膛枪,等等诸如此类,可以说都是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了。
唐仨仁的想法很简单,他造不出枪,但可以根据对后世的一些火枪认知,给予这个时期的工匠们一些建议。
还是那句话,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他们只是受时代的局限性而已,唐仨仁只是简单的将滑膛枪今后需要朝提高射程,减小后坐力,减轻重量,快速装弹,改善外观,增加发射弹种等方向发展的大概说上一说,大明的一些能工巧匠在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又有大量的银钱投入,自然是让大明的火枪有了极速的前进。
只不过还没有投入使用,还在继续完善当中,算算时间,再有一两个月,应该第一批趋向于完美的滑膛枪将会出现。至于后面的膛线枪,要求有些高,暂时只在构想当中。
虽然一些车床已经用上了蒸汽机,但想要用车床车出完美的膛线枪管来,可不是一两天就能够搞定的,唐仨仁已经将相关的构想告诉了工匠们,最终能不能搞出来全看大明的工匠们手底功夫了。
而在这段时间里,唐仨仁自然不会闲着,这不正在训练这群勋贵子弟们吗?他知道,单凭火器的改进,还不足以让大明军队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军队的战斗力,不仅仅取决于武器装备,更取决于士兵的素质和训练。
至于为什么要选三千勋贵子弟,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明初的时候勋贵们再如何混蛋,他们对于大明的忠诚是不用怀疑的。
先进的火器率先给他们用,自然是考虑到了这一点,这么说吧,这些勋贵的子弟们首要条件是不差钱,对大明的忠诚也不错,如此就不用担心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