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王室日渐衰弱,历经春秋战国的动荡。”
“如今战乱已久,该到统一之时。”
“所谓分久必合,便是这个道理。”
听完张晨的话,韩非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他未曾想到,张晨看待天下局势时,并非局限于眼前的格局,而是以历史的整体视角审视!
回顾过往,正如张晨所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思索至此,韩非又追问:“纵使天下需‘合’,难道就一定要由秦来完成这一使命吗?”
张晨微微一笑:“于七国之中,自秦孝公之时,秦国借商鞅变法之力,积六代之功。”
“此乃奠定秦帝国根基之举。”
现今,秦王嬴政胸怀雄心壮志,凭种优势,足以实现统一大业!
这一点,其余六国皆无法与之相比。
韩非听罢,下意识攥紧拳头。
张晨的剖析确凿无疑。
但他的心底依旧存有不甘之意。
于是据理力争道:“这不过为当前局面。”
“未来尚有诸多未知。”
张晨却从容不迫地说:“这是我从时间长河里目睹的未来。”
“并且,是在未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预见的。”
话音刚落,韩非双目陡然收缩。
他惊愕地询问:“时间长河?!”
荀子听闻后深受触动。
他原本以为张晨支持嬴政并助其一统天下,故而站在嬴政阵营,认定唯有他能达成目标。
可现在看来,情形似乎有所差异。
张晨或许是借助某种神秘手段预见了未来的局势,从而判定嬴政能够统一全国。
更为重要的是,就算张晨不出手相助,秦帝国的统一仍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否表明秦帝国注定要一统天下,任何反抗都将徒劳无功?
荀子并不知晓,这并非张晨运用神秘力量窥探未来所得出的结论,而是因为张晨本就是一位来自未来的人,对秦帝国的发展历程了然于胸。
而北溟子与诡谷仔早已听闻张晨提及此事,所以并未感到意外。
此时,张晨浅笑而言:“我在时间长河中见到,秦朝统一天下之后仅仅维持了十五年便了。”
此言一出,连北溟子与诡谷仔也大吃一惊。
他们凝视着张晨的目光满载着难以置信的情绪。
诡谷仔迫不及待地追问:“此话当真?既然你知晓秦帝国仅存十五年,为何还要助力嬴政?”
诡谷仔不解,为何张晨明明清楚秦帝国统一后的结局,却仍然答应了嬴政拜师的要求。
此刻,韩非仿佛抓住了契机,随即发问:“这是否意味着,嬴政并非天命所归?”